新闻周刊丨热“搜”!哪里需要救援,他们就去哪里,能多挣一份工资?答案是……

2021-09-06 02:41:27 作者: 新闻周刊丨热

不断发展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

“以前我们上山救援,沿路一些小商贩看到我们会背地里嘀咕——‘看,这帮傻子又上山了’,经过这么多年,他们看到我们坚持下来了,也真正救了那么多人,态度变了很多,会给我们递矿泉水,会说‘真不容易,你们也得小心点’。”队员刘传海感慨,这种精神上的收获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但在现实中,在踽踽独行中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所有救援队都会遇到的难题——资金来源。在公益救援的前提下,团队要生存,“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队长李延照回忆,2008年队伍成立,初创团队7人,装备极少,“当时我们可以说是中国人员最少、技术最弱、设备最差的搜救团队。”

“我们的第一件救援装备是一根50米长的山地救援绳索,价值300块。”当时,这在李延照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与其他队切磋时,那种被人鄙视、对方连装备都不让摸的情景,让他无地自容。

“人要脱胎换骨就得受尽折磨。”在团队的一次次艰苦跋涉中,他们的装备也在一点点增加、升级……13年过去,搜救队从7人发展为现在的181人,从价值300块的50米绳索发展到现在拥有价值千万、数千种救援装备,从装备最弱跻身为全国前列的搜救队。

“团队现在有12名专职人员、8部救援车、上千种救援装备,加上队员免费培训等,算下来每年运营资金至少要150万。”李延照说,绝大部分需要他们通过对外技术输出换取。

“我们有十余名具备国际证书的教官,为专业消防队伍及民间应急志愿组织进行水域救援、车辆破拆、山地绳索救援、建筑物坍塌救援、医疗救助等救援技术输出,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收费的,以此支持团队的运行发展。”李延照说,这几年团队的培新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他希望政府出台相关考核机制,来促进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发展。

“其实我们一直在推动。”市应急局相关处室负责人透露,青岛市将参照去年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山东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补偿办法(试行)》制定本市办法,建立和规范应急救援队伍从事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补偿机制,保障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只要我请假他基本都会批,最后他让我在下个月补上。”去年由于参加集训,请假次数过多的王惠玲忽略了考勤,导致当月工时不够,多亏了单位领导的特别支持。身为不多的几名女队员之一,她感受到每个能坚持下来的队员背后,都有家庭、单位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救援。”

来源:山东热搜

也见证着队员们的成长

↓↓↓

从2012年的17岁,到2021年的26岁;从2012年的志愿者,到2021年的合格队员,刚结婚一年的李锦健想象着:“以后孩子如果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军,我会说,你爸爸和军人一样,都是为老百姓服务!”

我决定加入他们

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的李锦健,想不到有一天能在参军入伍这条路之外实现心愿。

2011年,16岁的李锦健从青岛体校毕业,满怀希望要去当兵,但作为家中最受疼爱的老小,奶奶坚决不同意他离开身边。

“当时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正好在招乘务员,家里就让我去应聘,说如果应聘上就要去上班,应聘不上,就同意我去当兵。”

“很遗憾,我应聘上了。”2012年,李锦健成为即青快客的一名乘务员。

在每天往返即墨、市区的行程中,李锦健喜欢看窗外的风景,“我经常能看到一块救援队的牌子,那时候并不知道救援队是干什么的,也不知为什么突然那么感兴趣,就上网搜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