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稳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南5省(区、市)等12个先行试点省份开通联网定点医疗机构1.02万家,联网定点药店1.18万家,门诊费用跨省累计直接结算302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7.4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4.29亿元。
八、医疗保障基金监管
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各地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62.74万家,查处违法违规违约机构40.07万家,其中解除医保协议6008家、行政罚款5457家、移交司法机关286家。各地共查处参保人员2.61万人,暂停医保卡结算3162人,移交司法机关2062人。2020年专项治理实施期间,共追回医保资金223.11亿元。
九、疫情防控和减征缓缴
为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复工复产,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2-7月份为975万家参保单位累计减征1649亿元,其中为企业减征超1500亿元。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医保部门向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机构预拨专项资金194亿元,全年累计结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28.4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16.3亿元。
*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国办发〔2019〕10号),不再单列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支出中设置生育待遇支出项目。本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含生育保险。
为新冠治疗“买单”、国家“团购药”打对折、心脏支架降价至700元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每一个人席卷其间,让大家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需求。
疫情似一次大考。面对“突发”的考卷,每一个人都是考生。为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医保部门在拿到考题后反应迅速,用免费治疗的承诺,砌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让“考生们”从容走上考场、“遇疫不慌”。2020年,不仅是疫情的“压力测试”,在“如何花更少的钱,让人们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道重大课题前,医保领域改革力度空前。
当前,一场关乎近14亿参保人生命安全的“大考”仍在继续。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人们期待着迈向深水区的“十四五”医改,用“革新之笔”书写一份暖心的“健康答卷”。
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 疫情期间,“两个确保”对于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制度创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三次国家组织集采覆盖的品种达到上百种,对未来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建立医保药品的支付标准,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起到了很大作用。(据新华社)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张铁军: 我们将和安全质量监管部门联合,对每一个冠脉支架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形成追溯链条,让患者放心使用。 (据《健康报》)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要千方百计“保基本”。此次调整,医保基金支出没有明显增加,参保患者的药品支出明显节省,医保药品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医保支付,为新冠肺炎治疗“买单”
新冠病毒传染性较强,如果不明确治疗费用,不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控制传染源。
2020年1月22日,疫情发生之际,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卫健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两个确保”: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时值春运,人员流动大。对于确诊患者,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异地的患者都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补助。
由于疑似患者人数远超确诊患者,5天后,一份补充通知印发,明确疑似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兜底。
治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花多少钱?国家医保局曾给出答案:每位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2.15万元,医保支付比例约66.7%,剩余部分由财政补助。由于确诊人数的浮动,这个数字也在动态变化。不过,面对疾病,医保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从未变过。
从预付资金减轻医院垫付压力,到支持对慢性病患者开“长处方”,再到明确可以延期缓缴医保费,国家医保局推出“一揽子”举措应对疫情,一切以保证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