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仍头秃 男子状告植发机构因无法证明手术失败败诉

2021-04-09 11:10:55 作者: 植发仍头秃

  李诚起诉倍生植发机构败诉

  将倍生植发告上法院,因无法证明手术失败败诉

  2020年10月16日,李诚将广州倍生医疗植发机构起诉到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要求机构退回24184元的手术费用、赔偿8万元精神损失费,同时要求机构将自己的植发效果前后对比图放置在机构收银台和导购台。

  2020年12月3日,该案开庭审理。判决书显示,广州倍生医疗植发辩称“基于医疗行为的局限性,医疗服务合同具有特殊性,即医疗服务提供方无法保证医疗结果,因医疗结果受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原发性疾病等因素影响。”

  广州倍生医疗植发还表示,在术前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第二条也对术后问题进行了解释:“虽然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个人审美观不同和现行业医疗水平限制,术后效果不一定都能满足个人的要求,可能出现效果不理想或并发症,若出现上述情况,从上述情况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可来本门诊免费治疗,手术医疗费一律不退,患者对以上《知情同意书》内容完全知悉并签字确认,说明患者同意自行承担医疗风险,并同意若出现医疗风险时,我院无需退还手术医疗费。”李诚说,在审理过程中,广州倍生医疗植发机构没有对此前《植发手术保障协议书》中“存活率保障”一项进行解释。

  判决书显示,李诚也曾向法院申请对植发区域的种植的毛囊存活率进行鉴定,经法院摇珠确定由广东衡正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但该所经审查后于去年12月11日复函,以超出其司法鉴定业务范围为由不予受理。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主张被告违约并要求被告返还全额手术费,故原告就此负有举证责任,但原告在本案的举证并不足以证明被告存在违约行为,亦不足以证明本案存在双方明确约定的退款事由,理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对原告主张被告返还手术费24184元,理据欠缺,本院不予支持。”经过审理,法院驳回了李诚的诉讼请求。

  李诚告诉记者,没有权威机构能对自己术后的毛囊成活率进行检测,进而无法证明植发手术失败,是自己败诉的主要原因。为证明毛囊成活率不足95%,李诚先后求助广州医调、广州健康委员会、广州医学会等多个部门,均回应毛囊存活率不在医疗事故范围。“所以植发机构承诺的毛囊存活率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机构可以检测。”

  倍生植发:术后情况改善即可认定植发成功

  对于上述纠纷,广州倍生医疗植发负责处理李诚纠纷的工作人员4月6日告诉记者,《植发手术保障协议书》中确实保障了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但这并不医院的“骗术”,而是行业“默认”的规定,“现在整个行业都是在合同上规定(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0%或95%,但其实大家都说不清楚,法律上对毛囊存活率也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消费者对毛囊存活率有争议,可以自行去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记者追问目前植发行业是否有机构可以对毛囊存活率进行检测?该工作人员坦承,目前确实没有机构能对毛囊存活率进行检测。他表示,李诚纠结于毛囊成活率的意义并不大,植发后状况相较于术前有所改善,即可认定植发手术成功,“植发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一米的距离下大家不会觉得他头顶是秃的,能达到美观的效果,而且术后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就可以说是手术成功了。”

  但李诚与倍生植发的争议除了毛囊存活率外,还包括手术过程是否规范。李诚说,该机构在宣传广告上层声称“一切不做毛囊检测的脱发治疗,都是耍流氓”,表示毛囊检测是植发手术前的重要环节,但李诚在进行植发之前,并没有进行毛囊检测,他认为这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原因之一。

  对此,上述倍生植发工作人员解释道:“术前进行毛囊检测是行规,毛囊检测主要就是检测毛囊存不存在、有没有坏死,但如果肉眼可以看到毛囊就不需要借助仪器,因此做手术之前要不要做毛囊检测其实不是绝对的。”他表示,李诚在术前诊断时通过肉眼就可以明确看到毛囊已经坏死,不需要再借助毛囊检测仪器进行确认。

  该工作人员称,在李诚认为植发失败来机构进行沟通时,工作人员也给他拍照、录像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可以明确看出植发后效果显著。对于李诚认为医院利用拍照曝光问题来影响拍摄效果,他表示不存在这种情况,“视频也能看出来,术后形象确实是改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