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意味着什么

2021-05-12 11:53:08 作者: 男性比女性多

其中,东北男女比例“最平衡”,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性别比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低,分别为99.70、99.69、100.35,远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辽宁、吉林更是31个省份中唯二女多男少的。

“想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老工业地区是实行得最彻底的,独生子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男孩女孩都一样,甚至女孩更‘得宠’,所以不会刻意去追求生男生女。”有东北网友表示。

“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出生性别比、人口迁移、寿命长短有关。”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员、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昕对媒体分析称。

杨昕表示,第一,根据现有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分省数据,黑吉辽三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平均预期寿命来看,这三个省又明显高于全国,全国不到78岁,这三个省中两个是80岁,一个已经超过79岁,由于男性预期寿命低于女性,所以预期寿命越长的地区人口性别比会越低;最后,东北三省也是我国当前人口净流出省份,而流动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对较高。

如何应对?

虽说性别比整体向好发展,但应对男女比例失调依然是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等等。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要求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

延伸阅读

国家统计局:“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人口红利仍在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十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变化,性别结构改善,年龄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流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具体而言,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第一,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38%,年均增长0.53%,略低于上一个十年0.57%的平均增长率。

第二,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第三,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第四,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第五,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普查结果表明,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