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日要被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吗

2021-05-25 16:01:38 作者: 袁隆平逝世日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近日有委员建议将袁隆平逝世日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那么袁隆平逝世日真的会被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吗?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吧!

袁隆平逝世日要被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吗

“悼念袁隆平院士,就是要把袁老倡导的一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政委王卫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将袁隆平逝世日确定为“全国节约粮食日”的建议。

王卫星说,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让“中国以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国际社会赞誉他“解决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贡献” 。他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全世界的英雄。

王卫星说,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根据《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有7亿人处于饥饿的漩涡中,但每年全世界却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

为此,王卫星表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需要树立袁隆平院士这样热爱祖国、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典型,尤其要在全社会倡导“日子富裕了,不要浪费粮食”的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如何将袁隆平院士这个倡导落到实处?王卫星建议,可以考虑将5月22日袁隆平逝世日,确定为“全国节约粮食日”,一是让后人永远纪念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中国吃饭这个世界难题而奋斗一生的丰功伟绩。二是让后人永远继承和发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不浪费的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以节约粮食促进国家粮食安全,从而有利于全民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合力推动国家建设行稳致远。

“节约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王卫星说。

此外,西安市莲湖区政协委员李龙强认为,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建议将5月22日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日”,以纪念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首先是学术层面,率先把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从理论可能变成了产业可行,这是开创性的贡献;

然后是产业层面,成名之后袁隆平持续影响中国水稻的育种方向,这是引领性的贡献;

最后是社会层面,袁隆平的存在持续强化着国民对粮食安全与国家稳定的信心,这是旗帜性贡献。

持续引领中国水稻育种方向

袁隆平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方向的持续影响。改革开放之后,袁隆平的学术地位日渐巩固,成为“泰斗级“人物。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仍然坚持在一线从事育种工作,每年冬天仍然飞到海南的育种基地,但他更多的价值已经转向了规划和制定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方向。

实际上,水稻育种是一项对资金要求非常高的研究工作,并且具有极强的公共性,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科研基金作为主力在支持水稻育种研究。那么,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到哪个方向上就显得尤为关键。

从1990年到2020年这三十年间,中国在水稻育种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当然有一套综合的决策机制,但不可否认是会受到袁隆平影响的。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超级稻工程,到转基因育种重大专项,每一次路线决策都会参考袁隆平的建议。

转基因是袁隆平面临的争议之一。有评论认为,袁隆平对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支持不够坚决,间接导致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有反对转基因技术的极左派认为,袁隆平是中国转基因水稻的重要推手之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