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抨击奥运转播遭短视频侵权

2021-08-07 12:38:40 作者: 央视抨击奥运

虽然说现在短视频是非常火爆的,但是大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就比如最近比较火的东京奥运会赛事内容成为盗版侵权的“重灾区”对此央视抨击奥运转播遭短视频侵权,那么短视频侵权存在的争议问题都有哪些,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央视抨击奥运转播遭短视频侵权

东京奥运会赛事内容成为盗版侵权的“重灾区”。8 月 5 日,央视新闻官方发文谴责短视频侵权,呼吁保护奥运会版权的同时,表示已对各类侵权活动调查取证。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3 日,东京奥运会直播侵权链接累计 4759 条,点播侵权链接 103221 条;个别商业网站累计侵权链接近 30000 条。这是继 6 月初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长视频平台联合谴责短视频盗版侵权之后,又一版权方发声维权。

文章表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对奥运版权保护问题高度重视,国家版权局联合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的“剑网 2021”专项行动将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之一,重点打击公众账号特别是短视频、直播平台账号未经授权集中批量在网络平台上传、传播东京奥运会赛事节目的行为,并已将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相关节目列入《2021 年国家版权局第十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明确要求网络服务商采取不得提供、禁止用户上传、及时删除侵权链接等保护措施。

央视新闻文章称,一批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将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据了解,新《著作权法》实施后,“受保护作品“的定义和类型更加完善,网络游戏、赛事直播画面、短视频等被涵盖,同时大幅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将赔偿上限提升 10 倍。

此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关于第 32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版权保护的声明,其中表示,除中国移动咪咕、腾讯、快手已获得总台授权以外,其他任何机构均未获授权传播 2020 年东京奥运会赛事节目。

短视频版权纠纷应如何解决

如今,短视频的应用与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针对短视频的版权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召开的短视频与“避风港原则”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短视频合理使用、“避风港原则”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对于“合理使用”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判决主要从短视频传播者使用权利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讨论短视频的合理使用问题。另有专家认为,合理使用与否是对短视频传播者的评价,不是对短视频分享平台的评价,如果传播者的行为构成合理使用,短视频分享平台自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传播者的行为无法构成合理使用,短视频分享平台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履行了注意义务。

对于“红旗原则”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基于短视频的特殊性,在短视频侵权纠纷中适用“红旗原则”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部分原创型的短视频,视频本身的知名度不高,短视频分享平台无法判断上传者与短视频著作权人之间的关系,“红旗原则”自然无法使用。另外,对于部分二次创作的短视频,只要在专业法官看来并非明显构成或者不构成合理使用,则无论该视频最终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红旗原则”对这类短视频都无法适用。

在“红旗原则”的适用受限的情况下,短视频侵权纠纷如何解决?很多专家认为,这就需要通过“通知—删除”发挥作用。特别是就可能构成合理使用的短视频,在接到权利人合格的通知后,视频分享平台如果不愿意承担法律风险,可以删除被投诉的短视频;如果短视频分享者认为被删除的视频构成合理使用,可以“反通知”平台恢复被删除的短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恢复被删除的视频后,权利人与视频分享者之间的纠纷应通过诉讼解决,视频分享平台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随意转载剪切作品,侵权问题日益凸显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崛起,短视频平台迅速占领高地。目前,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流量增长最快的产品。《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达87%,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10分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亿,占网民整体的88.3%。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