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女性权益为何受到广泛关注

2021-08-26 09:39:18 作者: 阿富汗女性权

伊斯兰教是强调男女平等的宗教。比如穆斯林的葬礼强调薄葬,速葬,土葬,而薄葬就是其中的重点:不用棺木,不行排场,不搞费时费力的服丧,这自然是为了体现死后的平等(通常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死者的待遇,同是真主的信徒,待遇不同就显得不平等了),当然这也是强调信仰—“信仰真主之道,行中正之路”。

我个人到是认为男女地位是由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谁为社会经济的贡献大,谁的地位就高。在古代是传统经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生理差别成为了社会地位的主导因素。就经济类型来看,农耕民族的男女地位差距较大,这是因为农耕是强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所以在欧洲,特别是北欧拥有了男女平等的传统,欧洲女人的身体较强悍,又是典型的海洋民族与商业民族(北欧三国是世界男女最平等的国家)。

又以菲律宾为例,它是亚洲男女最平等的国家(根据2008的数据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亚洲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而菲律宾以它的文化传统改变了这一规律:在菲律宾不论男女都必须承担赡养父母与家人的责任,不管嫁多远都是这样,甚至在有些地区妇女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经济支柱!这在中国的女同志中是不可想象的!现在,菲佣的海外汇款已成为菲律宾的主要经济来源,妇女地位不高才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影响的核心是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不同。伊斯兰教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些民族的文化传统,乍一看就感觉是宗教在发挥作用了!

在动乱的国家,自然是掌握别人生死的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啦,通常都是扛得动枪,打的了仗的男人(有枪就有经济利益),当然,拥有更多武装力量的人就是领导人!悲剧,落后靠体力吃饭,先进凭脑力立足。

阿富汗女性为何越来越保守?

很多人对于中东、对于阿富汗的印象就是保守,但其实不是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富汗和伊朗等中东国家还是比较开放的,女性可以正常的上学,可以在公共场合穿短裙化妆,这一点从著名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边,我们也可以窥见一斑,但是数次战争以后,中东地区变得越来越守旧,到了21世纪,竟然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阿富汗的女性越来越保守呢?

走在阿富汗,随处可以见到穿波尔卡的阿富汗女性,波尔卡是阿富汗传统的女性服饰,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也是世界上最保守的女性服饰之一,在16、17岁以后,阿富汗女性外出,就要穿上这样的衣服,简单来说,波尔卡就是一袭长袍,将女性从头到脚都笼罩在里边,双眼和头部也被遮盖住,不过眼部是带网眼的,所以可以行走,不过网眼反而显得这长袍看起来有点儿像监狱的铁窗。

有钱人家的女性,会穿黑色的服饰,和迪拜等中东国家类似,普什图人或者是底层的人,则只可以穿化纤材质的波尔卡,衣服有弹性,但是并不是很舒服和透气,波尔卡这种服饰,是古代皇妃们的罩衫,底层的百姓并不是一直都穿着这种服饰的,就如同上文中所说的一样,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阿富汗,甚至比一些欧美国家还要开放,女性可以穿裙子露大腿,也可以跳恰恰化妆,70年代,服装开始变得保守,但是也可以穿露脸的长裙,可以化妆,直到90年代,她们才被迫换上了这种罩衫,成为了男性的私有物品,那么这些年阿富汗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73年到1979年这6年,苏联在阿富汗发动了数次政变,虽然理由很冠冕堂皇,说的是“支援无产阶级的兄弟”,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阿富汗不愿意受苏联的摆布,苏联无法迅速全面占领阿富汗,阿富汗也无法打败苏联人,于是局势就越来越混乱,1989年,戈尔巴乔夫决定战略收缩,撤出了阿富汗的苏联军队,之后苏联解体。

这并没有给阿富汗人带来多大的好处,因为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直接出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是美国却并没有很好地治理阿富汗,他们经常和当地的武装力量发生冲突,阿富汗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阿富汗的医疗设备,仅能够覆盖全国40%的人口,就算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只有20%可以享受干净的饮用水,这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倒数的。

塔利班是极端保守的政权,他们把女性穿着“波尔卡”这个规定推行到了极致,女性必须要用这个服饰把身体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走在街上的时候,千万不能让面罩滑落,起风的时候,还需要压住裙子的裙角,因为按照塔利班的规定,露出的脚踝部分超过一英寸就算是举止不规范,轻则会被蔑视,重则会导致乱世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