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奈良》导演鹏飞 制图/潘文健
“日本遗孤”,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或许是很陌生的词汇,这一群体指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东北、被中国人收养的未满十三岁的日本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遗孤陆续回到故土日本,而中国养父母的心也一直牵挂着回到故乡的孩子们,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别即是永远,很多养父母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的孩子。
对于青年导演鹏飞而言,其执导的电影《又见奈良》,正是想要弥补这些养父母的些许遗憾。
由河濑直美、贾樟柯监制,鹏飞编剧及执导,吴彦姝、英泽、国村隼、永濑正敏等主演的剧情片《又见奈良》昨天在全国上映。这段时间跨度长达60年、跨越了血缘与山河的寻亲之旅,不仅让观众了解到日本遗孤这一群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局,同样也抚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父母对孩子的挂念之情。影片讲述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后,陈慧明(吴彦姝饰)收养了一个日本遗孤,取名为陈丽华。1994年,丽华返回日本寻找亲生父母,并与陈慧明保持书信联系近十年。而故事发生的2005年,已经年近八十的陈慧明久久没有收到丽华的回信,忍不住思念,远赴日本奈良,在二代遗孤小泽(英泽饰)和退休警察一雄(国村隼饰)的帮助下踏上漫漫寻人之旅,异国他乡寥寥线索,养女的下落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又见奈良》虽然聚焦战后遗孤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影片的风格却并不哀伤,处处能看到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比如陈奶奶在日本肉店里想要买肉,但语言不通,灵机一动用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跟店主交流,让观众捧腹。“我并不希望把这个题材拍得很沉重,我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体现中国母亲的坚强与伟大,也有一些对战争的反思。”被问及创作初衷时,导演鹏飞如是说。
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鹏飞还透露,当时在选日本演员时,日方团队提供的演员列表里有三浦友和、小林薰等中国观众更为熟悉的演员,但他希望退休警察这个角色更有反差感一些,于是就邀请了经常在日本影视中出演反派的国村隼来出演。
对话导演鹏飞
新闻晨报:你是怎么想到日本遗孤这个题材的?
鹏飞:我当时想拍一个反战题材的电影,要求在两个星期内想一个故事,我马上打电话给我认识的正在日本留学或者在日本生活过的人,他们跟我说的是关于留学生、关于爱情、关于创业的故事,我觉得都不是我特别想要的,突然,“遗孤”就从我脑海里蹦出来了。之后我开始搜索资料,看了相关的书和视频,包括NHK和CCTV拍的《大地之子》我都看了。我在其中一本书里看到,有采访当时的养父母,记者问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回答想去日本看看他们的孩子,如果找不到的话,至少能看看孩子的生活环境,他们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但其实很少最后真的能去日本的。
而那些遗孤回到日本之后,很多人的想法是先过去,然后再把养父母接过来,但他们回去之后并不是那么顺利,据我所知大部分人都没有找到亲人,也迟迟没有获得正式身份,也就没有办法让养父母过去了。我希望用电影圆这些养父母一个梦。
新闻晨报:你曾向遗孤二代、三代了解情况,他们在日本的生活怎么样?
鹏飞:战争的伤痛会持续很久,甚至是到第四代。那时候他们去日本之后,在学校里会被孤立,我们有一个翻译老师,是三代遗孤,10岁去日本上小学,他跟我说,当时他跟妈妈在地铁上都不敢说中文,否则会遭遇异样的眼光。还有,在学校,其他同学的便当都特别好看,他打开的是西红柿或者韭菜盒子,不是说这些不好,但就会觉得你不一样。
新闻晨报:电影里有两位真实的遗孤来参演,一个是唱京剧的阿姨,还有一个是开吊车的大叔,你邀请他们来参演的时候,他们是什么心情?
鹏飞:我们都很熟了,老去他们家,他们还包酸菜饺子给我吃,女儿也是帮我们翻译的。他们演的时候有点紧张,在那儿一直背台词,我觉得他们心里边是暖的,因为有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了。尤其是唱京剧的大姐,特别认真,一遍一遍地练习,现场排演时就唱得特别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