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是如何拜年的?拜年时需要做些什么?

2020-12-26 01:06:44 作者: 宋朝人是如何

  新的一年现已到来,很多人现如今新年的方法,便是在手机上给朋友、搭档们送上祝愿送上红包,这样的新年虽然愈加快捷,人们也现已对此很习气了,可是相比起古人的新年方法,气氛总仍是显得有些淡了。那么今日,就一同来看一看,古代人之间在新年期间是怎么拜年的?他们怎样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度过一个夸姣的新年呢?以上问题趣前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咱们逐个揭晓。

image.png

  按咱们的风俗,过新年,亲朋间要来往拜年。宋朝时,给朋友、同僚送贺卡拜年,是盛行于士大夫集体的时髦——对,便是送贺卡。别以为送贺卡是现代社会才呈现的工作。南宋人张世南记载说,每当新年,“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那些在外地为官的士大夫,新年前都会差遣家丁,带上拜年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新年只送贺卡,没送银行卡,想来那时候的官场习尚还算清凉。

  不独在外为官者热心送拜年卡,其他士大夫也是如此。与张世南差不多同时代的缜密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欲以为常。”另一位南宋人周辉也记录了宋人新年送贺卡的风俗:“正知己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令人持马行,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看来宋朝人拜年,八成不会亲身登门,而是叫家丁带着贺卡,骑着马,挨家投帖,每到一家大门口,大喊几声“某某某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就走了。

  由于宋朝盛行送贺卡拜年,其时便发生了一桩趣事:上面说到的缜密,他有个表舅,叫吴四丈,生性诙谐,落拓不羁。有一年新年,由于家中家丁都有工作忙,抽不出人手去送拜年卡。吴四丈再落拓不羁,这送贺卡的年数也不能省了。正不知怎么是好之际,刚好友人沈子公派了家丁来拜年。吴四丈一面招待沈家家丁,一面掉以轻心取出沈家的拜年卡来看,发现沈家要拜年的人家,都是自己的亲朋。吴四丈心里一动,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请沈仆喝酒,然后悄悄将沈家的拜年卡都换成了自己家要送的贺卡。沈仆不知情,饭饱酒足之后,仓促告辞,往其他各家投帖拜年去了,其实送出去的都是吴家的拜年卡。后来吴四丈将此事告知了沈子公,把上回换下来的一大束沈家回帖还给他。两人哈哈大笑。

image.png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宋朝的送拜年卡现已有点“变味”了?一些宋朝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说,“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为可笑。”“不诚之事,不可为也。”以为新年派人送张贺卡,是敷衍塞责,虚伪,没有诚心。

  虽然正统的士大夫对送拜年卡不甚待见,但这种拜年方法仍是越来越盛行,到明清时,投帖拜年成为遍及的外交礼仪,而且越来越“变味”。明朝文人文征明有一首《拜年》诗写道:“不求碰头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朝野上下送贺卡拜年已风行一时。

  纵观明清官场的“投帖拜年”风俗,有两个发展趋势好像很明显:一是越来越“随意”;一是越来越“盛大”。“随意”与“盛大”好像方向相反,但它们却羁绊在一同呈现在明清的拜年习气中。

  先来说“随意”。明朝人陆容观察到,“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来往交织路途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各拜其亲朋,多出实心;朝官来往,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寓居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而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意思是说,明朝的京城人从正月初一开端拜年。老百姓之间拜年,多出于真心诚心;那些京官就不同了,都是投机分子,派人投送贺卡,好像发出小广告,不论认不知道,只需看到是权贵的府宅,就上前投送拜年帖,有时候,送贺卡的家丁还因而吃到闭门羹。

  明朝官员为什么要天女散花一般派发拜年贺卡?无非想借拜年之机,多知道一些官场上的朋友,即便一时未能结交上,也期望这张署了自己名字的拜年卡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形象。这种官场习尚延续到清代。清朝人褚人获也说:“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号。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或人拜贺。素无往还,路途不揖者,而单亦及之,大是可憎。”清朝人新年,也是连素日在路上见了面也不相识的人,也要给他送一张“红单”(拜年卡)。很不环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