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魏忠贤和东林党?是谁把明朝推向了灭亡的?

2020-12-26 00:00:04 作者: 如何看待魏忠

  魏忠贤掌权期间,摧残东林党人,这一段前史被许多人看作是明朝消亡的很大的推进要素,终究比较之下,东林党更能给明朝一个清明的政治格式,假如没有魏忠贤,政局不可能会变成后来的姿态。但是也有人以为,崇祯帝时期,正是因为杀掉了魏忠贤,才导致了明朝的消亡,因为魏忠贤虽然恶,却是有利于明朝的安定。那终究该怎么看魏忠贤和东林党?这两方实力,到底是谁把明朝面向了消亡?以上问题趣前史小编将在下文为我们逐个揭晓。

image.png

  1.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才满一个月就一命呜呼,留下一个疑窦丛生的“红丸案”,一个沉迷于木匠活儿的少年储君朱由校,以及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

  拂晓拂晓,群臣火速入宫。当以东林党为首的大臣们赶到乾清宫外时,守门的宦官却手持刀棍强行阻挠。从中作梗的人,是深受朱常洛宠爱的李选侍。

  明朝后宫中总共九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选侍在宫斗剧里连龙套都算不上,但因为朱常洛即位后没有封爵皇后,李选侍作为朱由校的养母,一起居住在乾清宫中,她有意在朱常洛身后挟制新君,干与朝政。

  大臣们在宫门面面相觑,手足无措。唯有兵科都给事中杨涟深恶痛绝,上前呵责:“奴才!皇上召我等入宫,尔等却挡在门口,是何存心!”杨涟气场健壮,骂得宦官们一愣一愣的,只好放众臣入宫。李选侍仍不肯退让,将朱由校藏在乾清宫暖阁中。

  这时,与东林党交好的司礼监秉笔宦官王安跟李选侍说,皇储有必要面见朝臣才干即位,您这样藏着也没用啊。好像很有道理的姿态。李选侍就把朱由校交给王安,可看到他领着朱由校急匆匆地往外跑的姿态,她就知道上当了,马上命身边的宦官去把太子追回来。

  但是,为时已晚,众臣先迎朱由校至文华殿册立为太子,之后要求赖在乾清宫的李选侍移宫,以便新君即位。为了打倒李选侍,众臣上疏,各显神通。东林党人左光斗的批判尤为尖利:“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这是说李选侍要蛊惑朱由校,以到达当皇后的意图。

  几番比武之后,李选侍知道自己的确不是那帮文臣的对手,只好抛弃抵挡,黯然脱离乾清宫,步行走到专供妃嫔养老的哕鸾宫。九月初六,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次年改年号为天启。

  2.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外廷,在以王安为首的司礼监帮忙下,成功辅佐天启帝即位,明朝又康复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辅政时“宫府一体”的局势。

  一时“东林势盛,众正盈朝”,东林党人好像就要完结他们的政治志向。东林党肇始于万历年间,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他们以清流自命,以全国兴亡为己任,大多出自社会中的“中等阶层”,处于豪强地主与基层民众之间。

  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编撰的一幅对联,反映其崇高的志节,一向撒播至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中听,家事国务全国务事事关怀”。但是,自明末至今,东林党毁誉参半,乃至有明亡于党争一说。

  其实,东林党议触及许多问题,他们也曾提出过一些先进的建议。一是重视“公论”。东林党不赞成君主专断擅权,而是期望以“全国之公论”作为君主制的施政根底。在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一事中,东林党竭力要求万历尽早立朱常洛为太子,便是因为这关乎到皇帝是否遵守规则和投合言辞。

  其时,万历宠爱郑贵妃,本想废长立幼,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成果真实拗不过大臣们,才立朱常洛为太子。顾允成指出:“以私而掩公,以一己而掩全国,亦已偏矣。”在东林党眼中,全国不是皇帝一人的全国,因而,皇帝的所做作为不能拂逆民意。

  二是关怀民间疾苦。万历年间,宫中差遣到各地矿监税使大举搜刮民脂民膏,老大众苦不胜言。如此行为就不契合“公论”,东林党看不下去了。数十名官员对矿监税使提出抗议,李三才上疏斥责:“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皇上爱万世,人亦恋妻帑。怎么办皇上欲黄金高于斗极,而不使大众有糠粃升斗之储?皇上欲为后代千万年,而不使大众有一朝一夕之安?”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