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曾被封为破虏将军,这个官职有多大呢?

2020-12-27 18:13:44 作者: 董卓曾被封为

  在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秦汉初期至汉文帝,武职将军名号只要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后来,由于立下战功的武将越来越多,西汉就设立了不少杂号将军。关于杂号将军来说,绝大多数则取威武之名,如寇军、扬威之类。因而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必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联系,因而称为杂号将军。其间,就本所要说的“破虏将军”,始于汉光武帝刘秀。在两汉之际,刘秀曾被更始帝刘玄封为“破虏将军”。在此基础上,就汉末三国时期的四位“破虏将军”,也都是声名赫赫之辈!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成善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当军司马,征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加平定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争。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七月,皇甫嵩因作战晦气而被免除。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收三辅区域的业务,执金吾袁滂为副。在此基础上,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董卓担任的破虏将军成为汉末三国时期常见的官职,就同时期周慎担任的荡寇将军,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杂号将军。在周慎之后,关羽、张嶷、张辽、张郃、程普等名将曾担任荡寇将军一职。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入国都洛阳征伐十常侍。在成功把握东汉朝廷的大权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然后威震全国。司徒王允设反间计,离间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成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心腹吕布所杀。

  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把握朝中大权。在此布景下,全国许多州郡,纷繁发兵征伐董卓。孙坚也参加其事。孙坚起兵不久,便做了两件大事。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其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署理中郎将。到了公元190年,孙坚率兵行进,抵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所以和孙坚联手,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在征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带领的大军,是仅有一支数次与董卓戎行进行正面交锋且获得大胜的戎行,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踌躇不进、酸枣联军分裂、全国人停步张望之际,他的单枪匹马却使轻视全国的董卓如芒在背、慌乱西窜。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击刘表。在这场战争中,破虏将军孙坚中箭身亡。

  鲍信(151年-192年),字允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在东汉末年,鲍信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鲍信曾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大将军何进被杀后,鲍信知道董卓必定祸乱全国,所以劝袁绍袭杀董卓,成果袁绍没有遵从,董卓公然夺取东汉朝廷的大权。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联军征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曹操与袁绍又上表推举鲍信担任破虏将军,鲍韬担任裨将军。也即在关东联军中,鲍信受到了曹操、袁绍的注重。

image.png

  当然,由于关东联军同床异梦,所以征伐董卓的举动没有成功。对此,鲍信劝说曹操静观其变。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轻率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这让曹操总算具有了一个州的地盘。紧接着,在与黄巾军交兵期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曹操后来追记功劳,赐封其子。此外,就曹操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就曾是鲍信的手下,在鲍信战死沙场后跟从曹操。

  最终,李典(生卒年不详),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居于乘氏县。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作为曹操麾下的武将,李典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策略,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加了逍遥津之战。当然,在逍遥津之战中,明显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大放光芒,可是,李典和乐进关于张辽的支撑,明显也是张辽能够走向巅峰的重要原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