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设立的“武庙72将”,为何姜维不在其中呢?

2020-12-28 01:39:24 作者: 唐朝皇帝设立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朝时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建立武成王庙,历代简称为武庙,以张良为的配祀。宋朝时期,追谥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并增设古今七十二名将为从祀,这便是闻名的“武庙72将”。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将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国时期。关于这九位名将,分别是诸葛亮、张飞、关羽、张辽、邓艾、周瑜、吕蒙、陆逊、陆抗,也即蜀汉三位,曹魏两位,东吴四位。

image.png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庙72将中,邓艾这位消除蜀汉的名将得以当选,可是,关于和邓艾齐名的姜维,则无缘这份榜单。在不少喜爱三国前史的朋友看来,姜维和邓艾之间的联系,正好像诸葛亮和司马懿相同,二者的才能和水平,是比较挨近的。而且,两人之间由于势均力敌,天然是相互成果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不能进?姜维究竟比邓艾差在哪里呢?

  一

  首要,针对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原因首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由于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没有守住蜀汉,而邓艾则成功消除了蜀国。尽管点评古代前史上的名将,不能只是选用“成王败寇”的规范。不过,邓艾和姜维之间的直接交手成果,显着会对后人的点评发生重要的影响。公元263年8月,把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差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关于姜维和邓艾这两位名将,无疑在魏灭蜀之战中迎来了一次巅峰对决的时机。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据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 被回援的蜀军阻挠,僵持不下。对此,在笔者看来,魏灭蜀之战中的初期,姜维的体现十分精彩。

  二

  不过,邓艾则选用以迂为直的战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坚持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跳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区域,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内地绵竹大破诸葛瞻、占领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从姜维的视点来看,显着不会想到邓艾会偷渡阴平。关于后主刘禅来说,面临忽然降至的邓艾大军,无法了挑选了屈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消亡,开端了三国年代完毕的前奏。

  在此基础上,邓艾凭借着消除蜀汉的功劳,得以当选武庙72名将,无疑是十分合理的工作了。作为类比的是,为西晋消除东吴的几位名将,比方王濬、杜预等人,也都当选了武庙72名将。而西晋和东吴的之间的实力距离,显着是要高于曹魏和蜀汉之间的,这也让邓艾的成果,具有更高的含金量。至于魏灭蜀之战中的姜维,尽管之后又策划钟会策划,却仍是没能康复蜀汉。

  三

  另一方面,关于蜀汉的消亡,姜维要承当不小的职责。最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反抗外敌,假如敌人来犯汉中,能够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在魏延之后,蜀汉和曹魏之间迸发的兴势之战中,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反抗曹爽的进攻,便是用的这个方法。可是,姜维担任大将军后,改变了汉中区域的防护战略。姜维以为,无妨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戎行专门攻击敌军的薄弱环节。

  到了公元263年,姜维关于汉中区域防护战略的调整,导致钟会大军得以顺畅打破汉中防地,抵御到剑阁一带。所以,姜维只能带领主力来到剑阁一带,以此抵御钟会大军。而这,天然成为姜维不能援助成都的重要原因,也即邓艾兵临成都时,姜维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此基础上,关于蜀汉的消亡,大将军姜维可谓难辞其咎。

  四

  最终,在魏灭蜀之战前,姜维屡次率军北伐华夏。在不少前史学者看来,姜维比年劳师动众,损耗了蜀汉的国力,成为其走向消亡的重要原因。而且,姜维北伐华夏的过程中,三次和邓艾交手,成果无一胜绩。也即经过抵御姜维北伐,邓艾得以积累了名将的战绩,然后跻身宋朝时期的武庙72名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理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动军队,约好在上邽会集,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打败,蜀军死伤甚多。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趁魏关中空无率兵出秦川,又带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只能退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