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有什么区别?哪个地位更高?

2020-12-30 20:59:54 作者: 清朝的御前大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清朝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有什么差异?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近来有读者私信问询清代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有何差异,哪一个等第更高?其实这两个职位都和清宫侍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从必定程度上来说,它们都归于侍卫的领域,其主要责任都是担任皇宫的安全。

image.png

  侍卫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也便是努尔哈赤控制的时期。其时的后金国的满洲贵族都有自己的私家卫队。努尔哈赤用包衣、重要盟友的弟弟和儿子、宗亲和闻名武士充当自己的卫士,这个时期不称“侍卫”,而称“虾”或“喀达拉哈多尔吉昂邦”。他们不光确保了努尔哈赤的个人安全,并且在公共场所打他的旗帜,在戎行与将领之间传递文书并捍卫皇宫安全。

  皇太极时期,“虾”获得了自主权和一个指挥体系,并在内部分为三级。皇太极封赏了陪同在他父亲左右的那些人的子嗣。他的侍卫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包含包衣和皇亲宗室,设内大臣办理侍卫。

image.png

  内大臣一般由蒙古和满族英豪及爱新觉罗氏充当,内大臣在战场上充当先锋,他们在将帅与戎行之间传递信息,或许顶替倒下将领的职位。皇帝也派遣侍卫精英充当特使前去拜见蒙古部族领袖,出使明朝和朝鲜,或许充当蒙古额驸、皇室王公或其他重要人物的护卫。

  皇太极规则,他的侍卫人数要双倍于其他贝勒,其等级也要高于后者。侍卫的等级也被纳入了军事职级的大体系中,所以内大臣与梅勒章京(即后来的八旗都统)位置持平。

  清入关后,侍卫的招募规模有所扩展,八旗官员的子嗣也包含在内。但从顺治亲政后开端,大多数侍卫都来自上三旗、八旗贵族或皇室宗亲。跟着皇权的不断会集,侍卫的安排架构也发生了改变。顺治九年(1652)设立了侍卫的最高职位——领侍卫内大臣,官拜一品。

image.png

  一般情况下,领侍卫内大臣由皇帝亲选6人(上三旗每旗各2人),担任上三旗侍卫和亲军的一切军务。他们担任570名侍卫的招募、练习和升降业务,分配日常使命和皇帝出巡时的护卫使命。

  领侍卫内大臣以下为内大臣(正二品)和散秩大臣(等级不定)。后来共有6位内大臣,上三旗每旗各2人。散秩大臣一般是“恩封”的,颁发蒙古额驸、功勋卓著的将领、功臣的子孙和皇室宗亲。为了防备皇帝自己对这个重要安全组织的肯定控制权遭到腐蚀,康熙时期又增设了一个高档侍卫官职——御前大臣,他们不受领侍卫内大臣统辖。

image.png

  御前大臣统领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由满洲和蒙古王公的子嗣或宗亲充当,由皇帝钦点。担任内廷安全的这些精英卫队由此在安排上与担任紫禁城外朝安全的侍卫分离出来。浅显地讲,领侍卫内大臣是担任外朝安全的,而御前大臣是担任内廷安全的。

  御前大臣名额不定,到了晚清时期确定为4人,他们昼夜不停地轮番服侍在皇帝左右。尽管他们的声誉和非正式权利因经常随同皇帝身边而高于领侍卫内大臣,但御前大臣却是一个没有等级的官职,切当地说它归于“差”,和钦差大臣的性质大致相同。

image.png

  相同,御前大臣部属的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在侍卫中的位置也最高,他们都来自上三旗,一般都是王公子嗣和皇室宗亲。别的还有两个名义上的职位——御前行走和乾清门行走,是通往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的进身之阶。这两个职务也是由宗亲或八旗贵族充当。

  乾清门是紫禁城最重要的门之一,是外朝通往内廷的正大门。享有进入乾清门特权的官员很少。据乾隆时期的一份奏报计算,1773年内务府共发放了3668块腰牌,这就意味着只要3668个人能进入乾清门,而这些人中,又有一大部分是为内廷服务的匠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