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2021-01-01 12:42:21 作者: &ldquo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落发人”是怎样来的?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水浒传》里的鲁提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恃财欺人的“镇关西”。出了人命大案,只好到梵宇落发,做了和尚,表明现已切断尘缘,遁迹空门,以此来躲避官府缉拿。

  做了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落发”?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落发人”?

image.png

  一个人假如要做和尚、尼姑,当然有必要离家出走,住进寺庙,恪守戒律,剃光头发,就连姓名也要改掉。鲁提辖原本姓鲁名达,落发之后,由师父起个法名,叫做智深,人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是个僧俗合壁的称号,由于和尚不光不用在家的姓名(俗称),并也不用在家的姓氏(俗姓),只单用一个法名,也可在前面加个“释”字(“释”指释迦牟尼),表明他已放弃本来的宗族家庭,“落发”而成为佛门之人了。所以你如留神一下,必会发现,《水浒传》中凡佛门中人称本来的鲁达,只说“智深”。只要江湖人士,才唤他“鲁智深”。

  做和尚、尼姑为什么一定要落发?从释教看来,尘俗的日子是种种烦恼发生的要素,宗族、家庭更是把个人与尘俗日子相联系的最重要的枢纽,放弃家庭便是为了去掉负担,脱节烦恼,做到心灵清净,好把整个身心奉献给崇奉。所以,落发是崇奉释教最完全的一种体现。

image.png

  还有一种人,尽管也忠诚崇奉释教,却不用落发,过着与常人相同的日子。这种在家的释教徒叫做居士,意思是居家修行之士。例如大诗人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都是有名的居士,有的还在《五灯会元》中立了傳。有时和尚、尼姑见了到寺庙观赏的人,也会称他们为居士,那不过是表明礼貌、谦让罢了。

  落发今后,假如改动主见,又想过俗人的日子,能够走出寺庙,回家过他的老日子。这叫做落发,是康复做尘俗之人的意思。

image.png

  落发不限于释教才有。道教中全真派的道士也是落发的。还有,天主教修道院里的修士和修女,也同样是落发的。宗教尽管不同,落发的意图却差不多,都不外乎是为了隔绝全部挂念,一意修行,过一种世外之人的日子。

  一个人去落发,原因有各式各样。有的当然是真实出于对宗教的忠诚。此外,由于穷得没有饭吃的,或被以为生来命苦的,或遭受波折看破红尘的,或像鲁智深那样躲避官司的。这些都能够了解。但是使人惊惶的是,某些下台的政客和失利的军阀,竟也遽然挂起念珠,自称佛子,装腔作势地落发,以示从此退出官场比赛,与世无争。佛门有道是“改邪归正,立地成佛”,所以也一概收留。但是这种人真能成佛(修成佛心)么?看来“我佛如来”也难以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