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伐蜀偷渡阴平道!阴平道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2021-01-04 16:01:14 作者: 邓艾伐蜀偷渡

  阴平正路,也称之为“白水道”,这是由于该道途径两汉三国时期的白水县而得名。而在隋唐时期,白水县又更名为景谷县,所以该道也称之为“景谷道”。阴平正路是一条水陆兼行的入蜀通道,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它的路途是从武都郡(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起,沿白龙江经葭芦城(今陇南市武都县东南七十里处)至阴平郡(今陇南市文县西北)后,沿白水江至阴平桥头(今陇南市文县玉垒乡东),经白水关(今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营盘乡)至白水县(今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经石门关(今广元市利州区石龙村)、葭萌关(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进入汉寿县(今广元市昭化区)。

image.png

  阴平偏道,即邓艾伐蜀之道。这条古道原本是一条籍籍无名的山间僻道,既险恶又狭隘,中心还有数百公里的无人区。邓艾当年便是带领部众在这条偏道上开山凿路、遇河架桥,迂回至蜀军内地,给了蜀汉集团以丧命的一击。该条偏道也由于邓艾而扬名后世,成了历代兵家极为注重的一条入蜀通道。

  该道的路途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起,沿白水江过阴平桥头后转向西南,翻越文县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交界处的摩天岭,沿青川县的青溪河谷经青川县的阴平山、清溪镇阴平村、青溪镇后,再转向西南,经青川县与平武县交界处的马转关、平武县白草乡,然后顺涪江而下经平武县南坝镇、马阁山,进入绵阳市江油市的武都镇,经江油市、绵阳市至成都。这条偏道在汉末三国时期十分险恶且弯曲,这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就能窥见。

image.png

  跟着时刻的消逝、年代的开展,阴平道从一个行政区域开展演化为一条收支蜀地的路途称号,并终究替代了左担道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至近代以来,学者们经过材料考证及实地考察,不断丰富了阴平道的内在,使其成了一个由正路、偏道、支线、延长线等几部分组成的,一个完好的蜀道体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