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为何进攻三晋巴蜀?却放过齐国和燕国?

2021-01-04 14:21:49 作者: 秦惠文王为何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秦惠文王为何进攻三晋巴蜀?却放过齐国和燕国?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忙。

  公元前337年,秦孝公嬴渠梁逝世,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即位之初,从前那个作为战国首强的霸主魏国现已日益式微,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趁魏国在对齐国的大战失利后,派出大良造公孙衍进军河西,全歼魏国河西驻军,擒杀魏国上将军龙贾。

  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差遣胞弟严君疾在函谷关迎战三晋联军,两军激战于修鱼,史称修鱼之战。在此战中,秦军大北赵魏韩三国联军,打开了秦国东出争霸的路途。

image.png

  公元前316年,秦国朝堂之上爆发了一场关于秦国未来战略的争辩,秦相张仪力主执行东出国策,攻击三晋,大将司马错则是提出吞并巴蜀,以此为秦国“粮仓”,又可以此为跳板攻击楚国。

  秦惠文王在权衡之下,决议采用司马错的主张,由司马错挂帅,带领秦军主力,打着援助巴国为由,进攻巴蜀两国。在秦军的强壮攻势下,巴蜀两国敏捷消亡。

  在安稳了巴蜀的形势后,秦惠文王又回身拾掇了充任“搅屎棍”的义渠,随即派出张仪欺楚,引得楚怀王悍然发起战争,史称“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在这一战中,楚国遭受惨败,元气大伤,秦军占领楚国汉中六百里土地。

image.png

  至此,秦惠文王在现已对山东六国中的赵国、韩国、魏国、楚国产生过大战了。但是,为什么秦惠文王不对齐国、燕国发起进攻呢?

  不对燕国发起进攻,还有燕国地处苦寒之地,实力微小,秦国和燕国间隔悠远这些原因作解说,秦国跳过赵国攻击燕国,可谓是因小失大。

  但是,为什么不对齐国发起进攻呢?

  要知道,在魏国衰落之后,齐国便取而代之,成为了战国时期的霸主国,但是,秦国也是紧随其后的,而且齐国一贯富庶,秦国一旦打垮齐国,直接取得的利益但是十分可观的。

  秦国不进攻齐国,莫非仅仅由于两国一东一西,间隔悠远吗?

image.png

  间隔悠远算是一个原因。

  秦国地处西陲,操控核心区在现在的陕西省,而齐国的操控核心区在现在的山东省,陕西和山东中心还有个河南,而河南又根本在魏国、韩国、楚国的操控下,秦国想要攻击齐国,首要就要与韩国、魏国达到协议,既要借道韩国、魏国,又要确保这两个国家不能在背面给秦国捅刀子,在那个战火纷飞,邦无定交的年代,想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简单。

image.png

  秦惠文王之所以不大举进攻齐国,主要原因其实是秦国在早年曾对齐国有过一次寻衅,而且在那次的寻衅中,秦国惨败,给了秦国君臣不小的暗影……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在龙门相王,相仿山东六国的做法,弃公称王,而且对秦国军政准则进行改革,尤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将“大良造”的权利切割出来,正式建立开府丞相,使得“大良造”完全成为了秦国军功爵制的一个爵位,而不再是可以把握朝政的官职,张仪则在此刻被任命为秦国相国。

  此刻,楚国、齐国正在大举进攻魏国,张仪向秦惠文王献计——救援魏国,将魏、韩两国绑在秦国的战车之上,以秦、魏、韩之势,伐取齐、楚两国。

image.png

  秦惠文王赞同实施张仪的战略,先是出动军队帮忙魏国打退了楚国的进攻,使得楚军被逼转道进攻齐国,秦惠文王见此,认为是进攻齐国的大好时机,所以便派兵借道韩国、魏国,进攻齐国。齐威王闻讯后,急速派出上将军匡章迎战秦军,两军在齐国边境桑丘遭受。

  比起齐国在家门口作战,粮草、兵员补给都极为便利,秦国跳过韩国、魏国进攻齐国,本就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方便,加上又要忧虑韩国、魏国在背面捅刀子,秦惠文王只能指令前哨将士故弄玄虚要挟齐军,原地驻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