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诗歌如何使用“赋比兴”?“赋比兴”在诗歌中是什么东西?

2021-01-08 02:46:07 作者: 创作诗歌如何

  今日小编为咱们带来创造诗篇怎么运用“赋比兴”?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前几天答复了这样一个问题:诗篇中“赋比兴”的详细意义是什么?在诗篇创造中怎么运用,请举例说明?

  前语

  说起《诗经》,咱们都知道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东汉郑玄解说赋、比、兴说: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毛诗正义》

  这种说法是把“赋比兴”和政治、教化相结合,是从政治劝谏的视点来剖析。

  唐朝孔颖达解说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简略来说,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作法,是三种修辞办法。

  在诗词的创造中,怎么运用好赋、比、兴最能反映一个诗人的特色和水平。

  三种办法里,赋中有兴,兴中有赋 ;而比和兴,又很简略混杂。

image.png

  一、赋 者铺也

  诗词歌赋的“赋”,是一种文体,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南朝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等。这儿说的赋,不是文体,是一种修辞办法。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解说郑玄的“赋”云 :

  郑以赋之言铺也,铺陈善恶,则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 。

  赋便是直接描绘,不借题发挥,可叙事,可写景,可抒情。例如杜甫的《北征》整首诗都在描绘自己一路的所见所思: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莽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丢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北宋闻名的词人柳永,也很长于用赋的办法填词,例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眷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何堪,萧瑟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树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这首词描绘情人离别时的场景,抒情离情别绪。通篇用赋,没有比。不过其间景象的描绘有“兴”的效果。

  诗经中的《葛覃》也相似,前面写景象,后边写人事,也被以为是赋。相同,前面的景象描绘其实也有“兴”的效果: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爸爸妈妈。

  二、 比 托于物

  关于比,孔颖达解说说:

  “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害怕,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

  作为臣子,不敢直接说,所以用打比方的办法来劝谏。例如《韩非子·喻老》中“一举成名”的故事: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 ,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 ,而与王隐, 曰'有鸟止南边之阜 ,三年不翅 ,不飞不鸣,默然无声 ,此为何名 ?'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

  楚庄王没有作为,所以右司马讲了个故事,说有一枝呆鸟,不飞不叫。楚王知道他把自己比作了鸟,所以告知他这只鸟立刻就一举成名了。

  《 后汉书》引证孔子家语云:

  “丈夫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应用在诗词中的“比”就更多了。唐朝朱庆馀写诗问张籍,自己能不能经过考试,把自己比成了新媳妇。《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晚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诗句中的比方更为常见,例如《北征》尽管以赋为主,可是其间也有“比”,如:

  山果多屑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北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