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戒石”是什么东西?“戒石”有什么作用?

2021-01-13 06:37:36 作者: 水浒中的&l

  不过,后期孟昶自我放纵了,不睬朝政,无心治国,所以才会落得如此。考虑到这一点,赵匡胤从孟昶的《戒谕辞》中挑出四句话,作为对百官的劝诫,这四句话便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image.png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你们(指官员)的俸禄都是老大众的血汗钱,你们当官时,不要觉得下面的老大众是好欺压的,由于你们骗不了上天。

  这四句话可以说是要言不烦,所以赵光义称帝后,于和平兴国八年,即公元983年,让人把大哥选取的这四句话刻在石头上,命名为戒石铭,并立在全国各府州县衙门中,用来颁示全国,劝诫百官。

  水浒中说到的开封府戒石、台甫府戒石,便是这种用来劝诫官员的,上面写着四句话的石头。所以,蔡福才会对李固说“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image.png

  “戒石”的开展

  其实,最早把劝诫官员的文字刻在石头上的人,并不是赵光义。早在隋朝时,龙州刺史何妥,就从前把自己写的《刺史箴》刻在石头上,立在州门之外。所以说,何妥才是最早的戒石发明者。

  北宋消亡,赵构在建康称帝,他没有忘掉祖上立戒石的规则。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赵构让人将这四句话刻在石头上,做成戒石铭文,并让各府州县刻石立在大堂前。对了,赵构喜爱黄庭坚的书法,所以他选用黄庭坚书写的这四句话,来让人刻戒石铭文。

  在今日保存的仅有完好的清代省级署衙,即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还有黄庭坚笔迹雕琢的戒石铭文。

image.png

  到明代时,戒石铭文有了改变。

  明代有一位理学大师曹端,他曾培育许多学生,有一名学生叫郭晟。郭晟当官前,曾拜别恩师曹端,并向他请教为官之道。曹端说了一句“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后来,一位名叫年富的人,在做山东巡抚时,把曹端的这句话浓缩为“公生明,廉生威”六个字,刻在泰安府衙的石碑上。

  所以乎,后世的戒石上,不光有赵匡胤定的四句话,还加上了“公生明,廉生威”六字。

image.png

  在今日的开封府大堂前的戒石上,正面就有“公生明”三个大字,反面则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阐明这块戒石是依照明清时期建立的,不然就不能有“公生明”三个字。

  不过,把明代的戒石,放在以“宋都”为主题的开封府,实在是“方枘圆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