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人书房取名喜欢用“斋”?

2021-01-13 22:05:20 作者: 在古代&ld

  在古代“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人书房取名喜爱用“斋”?接下来跟着小编一同赏识。

  说起“斋”这个字,或许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和尚、道人吃的斋饭,也便是素食。不过“斋”在古代还有另一个意思,会常被用来作为书房或许商铺的称号,在古装剧中就常常能看到一些书斋、新斋这样的姓名,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用“斋”命名的当地。不过,现代人运用斋字的频率显着没有古人那么高,斋在古代但是一个常用字,为什么到了现代,用它的人会变的越来越少了呢?

image.png

  书房是现代知识分子家庭必不行少的空间,但“书房”其实是现代盛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爱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字来命名书房。

  如蒲松龄的“聊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等,其间“斋”是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

  在着重“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古代,书房文明天然也颇受注重。那么,古人的书房什么样?都是怎样安置的?

image.png

  古人最抱负的书房什么样?

  “室雅何必大,花香不在多。”

  “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谓“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称:“斋,戒洁也。”言下之意是,斋乃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顺、寡欲,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寻求和要到达的最高之境地——喧嚣高雅,避尘绝俗,专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

  寻求这种境地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略,没有过多铺排。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尽管粗陋,但有琴弹,有书看,可避世俗之扰,能免公事之累,这就足够了。所以,刘禹锡引证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image.png

  古人书房因“陋”知名的不少,如白居易寓居、学习兼用的“草屋”,粗陋得乃至破旧,他在《草堂记》中称:“木斫罢了,不加丹;墙圬罢了,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大约意思是,造房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必油漆彩绘;墙涂泥就行了,不必石灰粉白。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全部简简略单。

image.png

  古人不光不求书房奢华,也不在意书房的面积有多大。南宋文学家陆游在《新开小室》诗中说:“并檐开小室,仅可容一几。东为读书窗,初日满窗纸……”新辟这间“仅可容一几”的小书房时,陆游已年逾八旬,但陆游对小屋适当满足:“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明代文人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也以“小”知名:“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便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如清乾隆皇帝坐落故宫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仅八平方米。

image.png

  尽管古人不寻求书房的奢华和宽阔,但对环境较为考究。以“项脊轩”来说,这是一间百年老屋,门朝北,还漏雨,归有光并不介怀其又破又小,但对周边环境丝毫不迁就,他亲自动手,在庭院内栽植兰、桂、竹、木,将书房外部环境改造得非常幽雅:“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斓,风移影动,珊珊心爱。”相同的,刘禹锡的“陋室”外也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白居易的“草堂”则建在风景优美的庐山,选址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从上述名人书房能够看出,古人心中的抱负书房其实便是“室雅何必大,花香不在多”。所以,这句话常被古人书成楹联挂于书房。

image.png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