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围》是谁写的?《汴京之围》讲了什么内容?

2021-01-17 11:02:40 作者: 《汴京之围》

  《汴京之围》是谁写的?《汴京之围》讲了什么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汴京之围》完好的复原了靖康之难的前史细节,这场战事直接导致北宋消亡,一个朝代从盛世到消灭也就短短三年时刻。《汴京之围》的作者是著写过“帝国暗码三部曲”和文明游“亚洲三部曲”的郭建龙,这次郭建龙把北宋末年宋、辽、金三方之间的联系情绪以史料为根底,想要尽量经过文字复原出靖康之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期间太探讨了北宋由盛转衰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就来看看这本书的短评吧。

image.png

  《汴京之围》短评一:

  作者:晓林子悦(来自豆瓣)

  1126年,在我国前史上是靖康元年。金兵迫临汴京,大宋摇摇欲坠,阅历一年苦苦挣扎,总算沦亡,金人威胁徽、钦二帝等宗室成员与大批妇女、金钱北去,史称“靖康之耻”。

  王朝兴亡乃常事,但1126年的诡谲波涛与触目惊心,超乎寻常。后世人们常常感叹:一个和平盛茂、人物繁阜、看上去很结实的政权,到底是怎样“作”死的?在它向着结局走去的那些要害的时刻,它的决策者为什么会过错至此的呢?

  尽管相关著作汗牛充栋,郭建龙的《汴京之围》依然值得品读。著作展示了1123~1126年北宋的交际、战役和人,建立在很多史料根底上的叙说极端详尽,结合叙事的评鉴精简到位,寥寥数语就能引人深思。很好地提醒了,“汴京之围”这张大网到底是怎样织成的。

  1.艮岳论

  全书以太湖石进京为切断,敞开这一场祸事的肇端。

  作者列明晰巨石体量和其时的河道、城池建造概略。这一路,过桥拆桥,过城拆墙,劳民伤财,天怒人怨。皇帝得意洋洋,作御制《艮岳记》讴歌自己的积德行善;臣属煞费苦心媚上欺下,进谀诗说巴结阿谀,控制危机迫在眼前,朝廷却毫无认识。

  《红楼梦》里,冷子兴讲演荣国府,有言:大族的衰落,常由后代败家败业始,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北宋王朝阅历了一个半世纪大体上的稳定开展,至徽宗而趋于巅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盛极而衰,古有言之。

  巨石抵京,朱勔加官进爵,石头获封盘顾侯,并赐“神运石”。这一年,宋徽宗还经过军事和交际手法克复了幽州。这一年,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花团锦簇。

  2.徽宗像

  《汴京之围》绘群像,徽宗是要害人物。本书会集叙述徽宗终究的两三年,不过,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其思维踪影,若想全面了解徽宗其人,可以结合美国汉学家、宋史学者伊沛霞的《宋徽宗》一同阅览。

  伊沛霞对宋徽宗的诠释要比传统的前史学家更具同情心。1100年,年仅24岁的哲宗病逝,无子,赵佶继兄位,他的继位牵涉宫斗,有点意外,他早年没有接受严厉的帝王练习,以一个清闲王爷的身份逢场作戏,因而形成他在政治谋略上的“单纯”。浪漫艺术气质,对君主来说不只无益,乃至有害。伊沛霞说徽宗有两个性情缺陷,即虚荣与过火自傲。他高估了自己的才能。精力充沛的聪明人往往不甘平凡。徽宗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好的成果,而在政治上,逐渐也信赖自己能成为英主明君,把克复燕云十六州视为建功立业超越前人的方针。

  外强内弱,不务实事,骨子里的窝囊和耳根子软的缺点,便是赵佶的性情。这也解说了徽宗在1123年之后对辽、金情绪的重复。他作为“佞道昏君”永久挂在了羞耻柱上,倘若1123年之后的前史是另一番图画,或许徽宗殁于1123年,对他的点评又会是怎样的呢?

  3.表里策

  伊沛霞的《宋徽宗》也以艮岳落笔。不过,她以为后世以花石纲批徽宗骄奢首要体现了我国前史惯有的品德经历。这个观念有些轻淡。从《汴京之围》可得,北宋比年付出辽和西夏的银、绢岁贡,国库本就负担沉重,花石纲激起怨声载道。1120年迸发的方腊起义就以对立花石纲为召唤。假设方腊起义与稍后的宋江起义没有在这个灵敏时刻迸发,军费开支等一干用项就会大幅削减,大宋北境就不会如此空无。为了敷衍民间言论,徽宗决议采纳攘外以安内的办法:使用对外对立来化解民意,把大众的不满从内引到外。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