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要树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么讲究和意义?

2021-01-18 00:01:18 作者: 古代皇帝背后

  由此可知索扇准则的程序过程、适用场合,把扇子作为屏障物蔽护帝王容颜身形,凭借它的敞开与闭合,完成“世人不合得而见之”的效果。建立索扇准则旨在对皇帝威严的保护,是一项强化皇权崇高性的礼仪准则。杜甫《秋兴》诗句“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麟识圣颜”,就是对唐代索扇准则的形象反映。

image.png

  四、盛唐时期对仪仗扇运用进一步标准

  盛唐时期,皇帝出行时不再运用圆形华盖,代之以伞与雉尾扇相组合的仪仗。雉尾扇仅为皇帝至亲王运用,品官均用团扇。执扇的人均从唐代品官的族属中选择,而且是“择少壮肩膊齐,仪容整美者”,要求甚为严厉。回忆《洛神赋图》中的仪仗扇、《历代帝王图》中陈宣帝的仪仗扇,以及古代许多墓室岩画中的仪仗扇,无一例外都是由青壮男性掌握,身高、容颜也比较齐美。所以《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各是软弱宫女持扇侍立,这是十分值得置疑的,抬辇的沉重作业更应是男性所为。

  盛唐时期对仪仗扇运用的进一步总结与标准,愈加烘托了皇权的登峰造极性,为后世仪仗扇准则建立了范式。《新唐书》卷二十三《仪卫志》对唐代仪仗扇的运用有如下规则:

  皇帝用雉尾障扇、小团雉尾扇四,雉尾扇八,方雉尾扇、小雉尾扇、朱画团扇各十二。皇太子用雉尾扇四,团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朱漆团扇六。亲王用雉尾扇二,朱漆团扇四。一品官用朱漆团扇四。二至四品官用朱漆团扇二。万年县令用朱漆团扇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用雉尾扇八,团雉尾扇二,偏扇、团扇、方扇各二十四,小雉尾扇、朱画团扇各十二。皇太子妃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雉尾扇二,团扇四。内命妇、夫人及外命妇一品用偏扇十六,团扇十八,雉尾扇一。九殡及外命妇二品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四。婕好、佳人、才人、太子良娣、良媛、承徽、外命妇三品,皆是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外命妇四品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八。夫人以下用方扇二。

image.png

  五、自唐以来,各朝持续沿袭索扇准则

  《宋史·仪卫志》一记“凡朔望朝贺、行册礼,皇帝升御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礼毕驾退,又索扇如初。”而且宋人内行索扇之礼时,还配有特定的音乐—“隆安泰”,将索扇礼仪与乐章相交融,可以说是对唐代礼仪用扇准则的再开展。宋代康复雉尾之名,扇面以绊罗绣雉尾之状,中有双孔雀杂花,下施黑漆横木。宋代大朝会设“黄靡大仗”,其中有团龙扇四柄,方雉扇一百柄。

  一般月朔视朝,则设“半仗”方雉扇减为六十柄。接见外国使节设“角仗”,更减至二十四柄。还有设“细仗”的状况,只留团龙扇四柄。皇帝出宫,设“大驾卤簿”,其中大雉尾扇八柄,方雉尾扇十六柄,小雉尾扇十六柄,朱团扇十二柄,算计五十二,代有增减。

  南渡后,宋室仪仗从简,许多方面的礼仪用扇都较前三分减一。“初,宋制旗物尤盛,中兴后惟务精约”,从仪卫规划也可看到国力衰隆之别。

  后来者如元、明、清三朝,制朝仪,定仪卫,皆是为了“谨收支之防,严尊卑之分,而示全国、后世以至公之制也”。

  仪仗扇的运用在前朝基础上加以改变,形制、数量上有所不同,但在意图、效果上毫无二致。仪仗大扇营造出威仪之势,判明社会不同人物的次序方位。至于王公贵族、各级官员的仪卫,也是各有定制,区别明显。礼仪对人们行为的限制标准效果,在这里就会集生动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