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古都走向衰落的原因:内河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

2021-01-20 17:41:10 作者: 开封古都走向

  你知道一个国际级古都,是怎么走向式微的吗?小编为我们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亢龙有悔,盈不行久。

  1

  北宋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赵匡胤再次巡幸洛阳,并提出方案将首都从开封迁到洛阳。

  在赵匡胤看来,开封作为四战之地,除了北临黄河外,其他三面彻底没有地势险峻可守,而就在北宋建国(960)前13年,公元947年,契丹戎行甚至攻陷开封,消亡了后晋。

  前史的经验近在咫尺,为了拱卫开封,这使得北宋不得不长时间在开封屯兵数十万人,长时间“冗兵”导致的财务窘境,与开封无险可守的危险,作为开国皇帝的赵匡胤,看得十分清楚。

  在赵匡胤看来,在几个合适定都的城市里,长安虽然天险稳固,但多年来因河道旷费、漕运困难,加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早已失掉了作为帝都的条件。

  比较之下,北临黄河、漕运便当,南有嵩岳,东有虎牢、成皋,西控函谷,“河山共戴,局势甲于全国”的洛阳,现已成为了首都的不贰之选。

image.png

  ▲赵匡胤(927-976)

  为此,赵匡胤屡次巡视洛阳,一向在为迁都做活跃预备。

  可是,在开封早已运营多年、根基深厚的晋王赵光义,他十分忧虑会被逼脱离自己的大本营,为此他联合多位大臣,力阻赵匡胤说,开封比较洛阳愈加挨近漕运要道,便利承受江淮区域的财赋,而且,

  “安全国者,在德不在险!”

  赵光义有自己的小九九,而北宋的大臣们,也大多不肯脱离早已在开封运营多年的安乐窝,这使得赵匡胤不由仰天长叹说:

  “患不在今天,自此去不出百年,全国民力殚矣”。

  深怀远见的赵匡胤没能坚持己见,而弟弟赵光义也不会再给他时机,就在赵匡胤仰天长叹的这一年,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在跟赵光义一同喝了一顿酒后,奥秘暴毙。

  赵光义则在“斧声烛影”中登基上位,是为宋太宗。

  北宋永久失掉了迁都的时机。

  151年后(1127年),跟着女真人的南下,北宋将为此支付亡国的价值。

  2

  赵光义挑选开封为都,是因为它挨近黄河和各条运河要道,便利漕运。

  但成果你的火种,也或将消灭你的悉数。

  回顾过去一千年,开封从一个北宋时期的国际最大规划、最为富贵的城市,为何随后却逐步陨落沉没?

  因为从前成果开封的黄河,也将一手消灭开封的出息。

  这其间,人祸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要素。

  实际上,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封赖以昌盛的黄河到了北宋时期,因为中上游区域的长时间过度开发,加上大片森林被采伐,此刻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已越来越严峻,因为上游的水土流失逐步淤积到中下流平原,这就使得开封周围的黄河河槽日益增高,在北宋时就已初步形成了地上河和悬河,并比沿岸的村庄高出数米之多。

  从北宋中期的1048年初步,黄河中下流在几十年内频频决口,每隔两三年就有一次大决口,每三四十年就产生一次大改道。

  而最丧命的,是来自于靖康之变后的人祸。

  早在战国晚期的公元前225年,其时秦国大将王贲在攻击魏国国都大梁(开封)时,就从前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开封),终究迫使魏国屈服,从而为秦始皇一致我国拉开了血腥的初步。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消亡,随后女真人持续南下,为了阻挠金兵铁骑,1128年,南宋戎行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从戎”,由此导致黄河流入泗水,再次由泗水夺淮入海。

  1128年的这次人祸,并没有挡住金兵南下,相反,却形成了黄河下流的第四次大改道。

  在这次宋朝戎行扒开黄河大堤后,黄河形成了新旧两条河道,并在从黄河到淮河之间处处晃动,因为这个方位刚好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坚持前哨,因而宋金两边都无意阻塞决口,致使黄河在整个南宋时期,一向在北方呈现处处众多晃动局势。

image.png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