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南北面官制?辽国为什么要一国两制?

2020-12-09 11:36:33 作者: 什么是南北面

  除开拓疆土之外,辽太宗对辽朝的贡献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image.png

  辽代的北面官制

  主管军政的机构为北、南枢密院,也称契丹、汉人枢密院。

  北枢密院: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

  北枢密院的组织结构为: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等。还设有僚佐人员北院都承旨、北院副都承旨等。

  北枢密院的隶属机关有北枢密院中丞司。

  北枢密院因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因此有军政关决权。

  《金史》卷75《左企弓传》:“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

  需要说明的是,在辽中央南北面官制中,只设契丹(北)枢密院,汉人(南)枢密院,而无《辽史·百官志》中所列的“契丹南枢密院”。据《辽史》卷81《萧孝忠传》:“国制,以契丹、汉人分北、南院枢密治之,孝忠奏日:一国二枢密,风俗所以不同。......”。

  北、南宰相府

  北、南宰相府与北、南枢密院同为皇帝的辅佐机关,其职掌:

  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皇族四帐世予其选。”

  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国舅五帐世予其选”。但据《辽史》中的各传记载,北府宰相多由萧氏(后族)担任,南府宰相多由皇族担任。

  北、南宰相府的组织结构为:设北南府左、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

  北、南大王院

  北、南大王院初为迭剌部夷离堇,太祖分迭剌部为北、南院。太宗会同元年改夷离堇为大王。其职责为:“分掌部族军民之政”。均赋役、劝耕稼,并承担行宫斡鲁朵的马、衣等用品的贡赋。

  其组织结构为,北、南大王院下领三司。

  北南大王院设:北院大王、知北院大王事、北院太师、北院太保、北院司徒、北院司空、北院郎君。

  下设三司为:北院都统军司。掌北院从军之政令。设北院统军使、北院副统军使、北院统军都监。

  北院详稳司: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设北院详稳、北院都监、北院将军、北院小将军。

  北院都部署司:掌北院部族军民之事。设北院都部署、北院副部署。

  南大王院与北大王院的职掌与组织结构基本相同。

  宣徽北、南院:为太宗会同元年设置。“掌北(南)院御前祗应之事”,是谓“宣徽视工部”。

  夷离毕院:执掌刑狱,是谓“夷离毕视刑部”。

  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设都林牙、林牙承旨等官。

  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敌烈麻都视礼部”。

  北面御帐官与诸帐官

  北面御帐、诸帐官是由于辽的四时捺钵习俗而来。“辽之先世、未有城郭,沟池、宫室之固,毡车为营,硬寨为宫,御帐之官不得不谨”。其内部机构有侍卫司、近侍局、北南护卫

  府、奉宸司、三班院、宿卫司、禁卫局、宿直司、硬寨司等机构。

image.png

  南面官制

  辽在中央设南面官制,“治汉人州县、租赋、兵马之事”。

  《辽史·百官志》说:辽“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南面官的官吏任用,主要是汉人,也有契丹人。南面官是兼采唐宋官制而逐渐增置的。

  三师府:下置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府:下置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与三师为荣誉称号,属虚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