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李唐政权是怎样在隋末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的?

2020-10-15 23:16:36 作者: 历史解密:李

公元617年,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眼见大隋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心中无奈感慨万千,单凭他一己之力也无法护卫隋朝的江山社稷了。

最终,李渊在三个儿子和下属的激励下,也加入了反隋的起义浪潮当中,在历经一年多的征战后,先后灭掉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等多路起义大军,并在618年正式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唐,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一统时代!

那么,李唐政权又是如何在群雄逐鹿的隋末战场上脱颖而出的呢?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聊一聊李唐政权起兵的那些事!

其实,当初李渊还身为隋朝朝廷命官的时候,在镇守太原期间,基本保障了太原的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

但是,正如前文所讲,大隋王朝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倒塌的局面,许多地区已经被各地起义军占领。例如鲁郡有徐圆朗政权、河南有卢明月政权、广阔的河北平原地区有着兵强马壮的窦建德政权、陇西一带还有薛举等政权……

隋朝地图

所以说,单凭固守一个小小的太原,不可能改变隋朝灭亡的进程。那么,摆在李渊内部和大多数割据军阀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粉碎其他起义军势力,统一全国。

所以说,李渊的三个儿子和属下极力促成其展开反隋大业。当然,此时的李渊也年近半百,在现在看来确实少了些许年轻锐气。

但是,对于大多数古代开国帝王来说,这也是一个发展统一事业的黄金年龄。就拿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来说,在类似反隋的秦末战争中,刘邦就已经40余岁,而他的对手便是只有26岁的项羽。

其实,正是因为刘邦的年龄更年长,他历经的故事更多,转而拥有比项羽在战术优势下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也就是知人善用,这是刘邦取得最终胜利的一个重要砝码。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刘邦的人才优势,战略出张良、后勤出萧何、军事出韩信……

反观年轻的项羽,就连谋士范增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只能依靠他自身所具备的战术优势,去连续攻城拔寨,却没有智囊为他传输怎样安国、安军的思想(没有健全的后勤运行机制是项羽集团灭亡的重要原因),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壮下场。

当然,也有比较年轻的开国皇帝,但是非常稀少,我们最为熟知的便是号称“位面之子”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其他年轻的开国皇帝,例如西晋司马炎等,那都是前辈铺好了基业,最终只差改换门庭这一步而已。

对于李渊来说,他能够建立唐朝,也和他的三个儿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李世民和李建成最为突出,雄心壮志弥补了年迈的李渊,特别是在对待敌人的胆识方面,这三个儿子也是各有千秋。

李渊(影视形象)

最终,经过一番谋划之后。在公元617年,李渊直接斩杀了来自隋朝中央朝廷的高君雅和王威二人(其实,隋炀帝之所以派遣这两人来太原,无非就是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由此对于这个太原地区拥有了绝对的控制权。

随后,李渊和其三个儿子正式起兵,掀起反隋大旗,并向南方的长安地区快速进军,意图占据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进而图取中原,再姓兵进攻其他地区,完成最终的大一统。

同时,李渊在攻击长安之前,便考虑的后方(以突厥和刘武周为主)和侧翼(以瓦岗李密为主)的安全,便随即用计策安抚了这三方势力。由此,李渊大军便可以轰轰烈烈地对长安展开军事行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