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剧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狭义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
曲分为戏剧(或称剧曲,包含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盛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而曲同词的体式附近,但一般在字数定分外可加衬字,较为自在,并多运用白话。音乐部分亦有宫调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
元曲鼓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果,就其自身而言则是因为元曲建立并完善了体系方式,曲的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含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纠缠或沉重。元曲中的戏剧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许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必定的曲调、唱法,一起也规则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能够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开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可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要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华夏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色: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究竟,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重视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在,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方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言语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色。
首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遍及;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话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则有必要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约束,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名字、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撒播至今的著作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间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很多作家中,对元曲的构成作出开创性奉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著作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造起着启导统领、标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