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罪己诏》是怎么来的?哪些皇帝下过《罪己诏》?

2020-12-12 08:17:19 作者: 历史上《罪己

  在古代的典籍里可以找到的“罪己诏”模本,是《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文字比较具体而且可以作为模本的,是《吕氏春秋》里呈现的这句后代“罪己诏”常用的格局言语:“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讲的是商汤罪己的故事。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所以,“罪己诏”的来源,古人以为是从“禹、汤罪己”开端的。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违法的人,就伤心肠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大众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image.png

  禹见民意松散,深感愧疚,以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帝王,所以自省自责,自动承当失查和维护的职责。商灭夏后,汤也公告全国,安慰民意,此公告史称《汤诰》。在“汤诰”中,汤检讨了他自己的差错。禹、汤“罪己”,收到了预期的作用,后来经附会神化,遂成为后世皇帝效法的“罪己诏”。

  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暴乱之后,他忧虑“家国多难不胜忍,又陷窘境多烦恼”(《诗经·周颂·小毖》),就反思了祸乱发生的原因并做诗自诫:“莫予荓蜂,自求辛螫”(粗心是:没人把我来牵扯,祸患连累自己找)。

  《尚书·秦誓》记叙了秦穆公也曾在劳师远征惨遭败绩、支付数万将士的性命后,做了“罪己诏”,结语曰:“以不能保我后代百姓,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提出了一国之君与国家安危的联系:国家有风险,是由于我一人之过;国家安定,也是由于我的原因。

  我国前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公布“罪己诏”的人是汉文帝。公元前一七九年,有人主张汉文帝要早立太子,汉文帝不同意,就颁“诏”说:“朕既不德……”意思是说,假如我现在立太子,便是愈加加剧了我的不道德。同年冬季,汉文帝又下了一个“罪己诏”。

image.png

  古代帝王“罪己诏”的材料,除《二十五史》的帝王本纪之外,还有《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补遗》、《续资治通鉴》,以及宋代的《册府元龟》,明实录,清实录,清朝的东华录和历代的记事本等等。

  有位叫萧瀚的学者,在唐太宗全集中就找到了二十八份唐太宗的“罪己诏”;在“二十五史”中找到下过罪己诏的周成王下了二百六十份“罪己诏”,别的还有四份,一份是汉武帝闻名的“轮台诏”,两份是崇祯皇帝的“罪己诏"。

  假如包含袁世凯在内的话,在我国前史上,总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终一份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个时刻跨度为两千零八十五年。假如以“二十五史”为限的话,那么最终一份“罪己诏”公布的时刻应为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时刻跨度是两千零七十四年,均匀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

  各朝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分别是:若包含吕后的话,两汉有十五位下过“罪己诏”;接下来三国有一位,便是魏文帝;再有吴国两位、两晋七位、南朝十四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代七位、辽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十一位、清朝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