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汉朝哪位皇帝颁布的?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0-12-12 07:11:26 作者: 推恩令是汉朝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稳固中心集权而公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依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实力。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怎么约束和削弱日益胀大的诸侯王实力,一直是皇帝面对的严峻问题。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情,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

image.png

  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后代顺次共享封土,地尽停止,封土广阔而后代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后代生后分封。汉朝本来实施的是郡县制,所以拟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善,由曾经的各诸侯所统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承继,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一起承继。

  前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适当强壮了。可是其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必定的政治、军事实力,是一个不稳定的要素;二是土地吞并严峻,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侵略,两越不断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要素促进汉武帝决计进一步加强中心集权,以防止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分裂的局势。

  主要内容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广的一个旨在削减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实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则。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状况,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用来传给自己的几个儿子,构成直归于中心政权的侯国。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独自承继的,其他庶出的后代得不到尺寸之地。尽管文景两代采取了必定的削藩办法,可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当地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阔且拥有戎行,严峻威胁着汉朝的中心集权。

image.png

  因而在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用主父偃的主张,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景帝时期晁错公布的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经验,规则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承继王位外,其他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统辖,直接由各郡来办理,位置适当于县。

  这些越分越小的百十个诸侯国,小到什么程度呢?“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八九十”,也便是作为直属中心的郡占全国疆土面积的80%—90%,而且“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扼塞有利地势”,意思是这些郡总是穿插进诸侯疆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纵横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而且郡县总是占有或扼守着有利地势。

  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心抗衡,中心集权得到有力的稳固。这使得诸侯王国在名义上没有被进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防止激起诸侯王进行装备抵挡的或许。所以“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实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便诸侯王竟敢凭借自己拥兵自重进行暴乱,中心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还规则诸侯王身后,由嫡长子承继王位,其他子弟切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答应诸侯王推“私恩”把王疆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拟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依照汉制,侯国隶归于郡,位置与县适当。因而王国析为侯国,便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展。

  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所以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可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今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位置适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壮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