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诗的特点是什么?骚体属于哪一类文学体裁?

2020-12-15 16:01:23 作者: 骚体诗的特点

  骚体,指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仿照屈原《离骚》的文体。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咱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image.png

  特征

  较之屈原曾经的诗篇方式,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句式上的打破。

  屈原曾经的诗篇句式,根本上是四言体。这种句式,比起咱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传说中尧舜年代的三言句式,无疑是一大前进。就它所具有的艺术体现力来说,《诗经》特别是其间的国风民歌,可以说是达到了它的顶峰。

  可是,这种四言句式,究竟节奏短暂、单调呆板,容量也有限。在体现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思维爱情时,它的捆绑和限制,就杰出地显露出来了。却是国风中的那些杂言体,如《伐檀》、《行露》等,以及楚国、吴越民间撒播的《徐人歌》、《越人歌》、《沧浪歌》等,因为字句参差、节奏自在,在抒发思维爱情上显出了利益。

  屈原在前期写作《橘颂》时,所选用的仍是这种四言体。但到了他受谗被逐,胸中积满了悲愤和苦楚,想要将它化为诗涛喷注的时分,他就再也不能忍耐这种四言体的捆绑了。他斗胆地学习民间的“俗歌俚句”“不拘于四言”的经历,有意识地选用民歌中常常呈现的五言、六言、七言的新句式,保存咏唱中的口气词“兮”,发明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七言的大体规整而又参差灵敏的长句句式。《惜诵》便是屈原打破四言体式而发明的第一首“骚体诗”。

  初看起来,“骚体”句式只比四言句式多了二、三个字,但它的效果却是小看不得。这二、三字的添加,使全句的容量一下扩展了许多。并且正如前人在剖析七言善于五言时说的那样,因为“每句多两字,故转机而不迫促”,更适宜于“言情出韵”。因而,屈原“骚体”长句句式的发明,实在是对四言体的一个重大打破。

  二、规矩上的改造。

  屈原曾经的诗篇,如《诗经》里的国风,一般都选用分章叠唱、重复赞叹的方式;许多诗,只在每章中改变几个字,来体现场景的推移或爱情的递进(如《芣苡》、《将仲子》等)。这种方式,与诗篇合乐有关,是乐章方式的反映。它有便于记唱和加强心情的效果,但一起也带来一个缺陷,便是使全诗的容量相应缩小了。

  屈原所创制的“骚体诗”,尽管也合乐,但规矩却已大为不同。他放纵自己的思涛,在诗中自在奔泻;或陈说,或悲吟,或呼告,或呵斥;情之所至,笔之所到,全不拘古诗的规矩。正因为如此,后世有些注楚辞者,想要按说《诗》的方法,也给屈原的诗分一下章次,成果都难免受阻④。宋人钱果之就看出了屈原的这一改造,明确指出:“古诗有节有章”,屈原之赋却“有节无章”。

image.png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规矩,却有自己的规矩。他的诗,有发端,有打开,有回环照顾,乃至还选用“乱曰”的方式结束,对全诗内容或宗旨进行归纳和总结,其脉理是极端清楚的。这显示出屈原诗篇既具有“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的发明精神,又具有“以意运法”、“行所不得不可,止所不得不止”的“神明改变”的特色。

  三、多种方式的交互为用。

  “骚体诗”的根本方式和特色,已如上述。需求进一步指出的是,这种新的诗体,在屈原手上并不是凝结不变、单调齐截,而是极端灵敏、极富于改变的。屈原习惯不同内容的体现需求,不管在句式上,仍是在体式上,都不断有新的改变和发明。

  从句式上来说,《离骚》所用的便是“骚体诗”的根本句式,即六言长句,但又掺合了五、七言乃至八言,使之参差多变,在节奏上比较舒徐,适合于抒发诗人那沈郁抑扬、悱恻缠绵的爱情,体现出回肠荡气的情韵。而《九歌》,则直接选用了民歌中常见的半句加“兮”(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句式,节奏轻快、跳动,适合于体现娱神歌舞的欢喜、悠扬的情调。在《怀沙》以及《抽思》、《涉江》的“乱词”中,屈原又选用了四字一顿、句末加兮的短句句式(××××,××××兮),节奏短暂相承,口气劲捷有力,体现出激烈爱情的忽然爆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