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治国上有哪些文化措施?大收群书,以广儒术

2020-12-17 08:50:50 作者: 唐玄宗在治国

  唐玄宗在唐朝无疑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至少在他当皇帝的前期是这样。他非常注重知识分子在开展文明方面的效果。开元年间,他“大收群书,以广儒术”,使一些有真知灼见的知识分子对开展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的介绍,一同来看看吧!

  秘书监马怀素以为,南齐王俭的《七志》,唐初的《隋书•经籍志》,尽管都是目录学的作品,但都不行齐备,并且跟着时刻的推移,新的文献也不断添加。所以,他主张会集今世学者编《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储无量主张,经过抄写刊校,收拾古籍,都得到了玄宗的支撑。

image.png

  开元三年,玄宗对马、储二人说:“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一切残损,未遑补辑,篇卷紊乱,难于审阅。卿试为朕整比之。”开元七年(719年),“诏公卿士庶之家,一切异书,官借抄写”。因为他们二人未完成使命即死,后由元行冲、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漀、刘彦真、王湾、刘仲等人重修成《群书四部录》200卷,今后又略为40卷,名为《古今书录》,共包含各种文献51852卷。惋惜安史之乱今后,这些著作都不存在了。

  按捺释教

  释教在唐朝初年尽管没有被查缴,但开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约束,特别是对道教的发起,使得释教的开展没有获得至尊的位置。可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冲击李姓,武则天对释教采取了怂恿情绪,这使得释教开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根本都有释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庇护怂恿下吞并土地,还竭力躲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很多添加,使国家承当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命令减少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终使全国出家的僧尼到达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唐玄宗又命令,制止再造新的寺庙,制止铸造佛像,制止传抄佛经。关于官员和僧尼的往来也进行制止,这使释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image.png

  图书建造

  在文明事业上,唐玄宗注重图书建造。开元三年(715年),聘请褚无量、马怀素等人,参议史馆经籍之事,因内府是太宗、高宗年代留传旧书,常令宫人办理,有所残损,未加补辑,篇卷紊乱,难于审阅,遂令褚无量、马怀素率学者加以收拾。

  开元七年(719年)唐玄宗又命令:“公卿士庶之家,一切异书,官借抄写。”马怀素、元行冲、吴兢、韦述等学者20余人在秘阁编校数年,成《群书四部录》200卷。后有专门建立书院等藏书组织,开元十年(722年),在东宫“丽则殿”建立“丽正书院”,次年又创“集贤书院”,专供藏书、校书。开元年代藏书为唐一代最盛之时。总数达3060部,51852卷;还有道经、佛经2500余部。长安、洛阳各藏有四部书,分为甲、乙、丙、丁,摆放经、史、子、集四库。史称“开元文集最备”,所藏达7万卷,命集贤院学士张说等47人分司典籍。

  创建书院

  书院是古代教育组织,最早由唐玄宗李隆基创建。袁枚《随园漫笔》云:“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之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外,为修书之地。”

  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于东都改明堂为乾元殿,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组织由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