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帖》又名《致杜氏五札之一》,苏轼书于治平二年(1065)。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4行,计42字。23厘米×1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此帖笔法峻健锐利,应为早年书,是东坡存世墨迹的肇始之作。
释文
大人令致恳,为催了《礼书》,事冗,未及上问。昨日得宝月书,书背承批问也。令子监簿必安胜,未及修染。轼顿首。
释义
此帖中“大人”,应指东坡之父苏洵;“宝月”,即指东坡族兄僧惟简;“令子监簿”大概指杜道源,吴歼跋云:“明允(苏洵)友君懿而兄事之,道源以父任簿其官。”东坡书此帖时,父亲尚在世。文中云“催了《礼书》事”,这《礼书》即苏洵参与编纂的《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续资治通监》卷六三英宗治平二年九月辛酉:“提举编纂礼书、参知政事欧阳修奏,已编纂书成百卷,诏以《太常因革礼》为名,赐修等银帛有差。”又,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明允)墓志铭》:“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谈《礼书》事,必在治平三年苏洵死前,且在治平二年九月书成之前。故定为治干二年初书此帖为宜。孔凡礼将此札编人《苏轼文集·轶文汇编》时归人《与杜道源五首》中,有误。因为治乎二年,杜道源之“令子”杜孟坚尚年少,未能“监簿”。
杜氏者,即当时收藏此札的杜唐弼其父、祖辈。此帖乃是东坡致唐弼曾祖父杜君懿札。唐弼将之并所藏其它苏氏一门墨迹给中山王安中观看题跋。
王安中遂跋道:“唐弼杜氏自其曾大父四世与眉山三苏游,书帖俱存。绍兴癸丑中秋,安中过惠州,登白鹤峰,拜东坡像。观壁间诗文:则皆后人追书。求公翰墨已不可得。后十二日,邂逅唐弼于潮阳,出此卷相示。二翁两孺千载不没之气,凛凛在目。犹恨独无叔党字画。方求类于旧门,顾小坡之不在。龙驹已逝,骏骨万金。亦可为叹息也。”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宣和中拜尚书左丞。靖康初贬单州团练副史,象州安置。绍兴初,复左中大大。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算来,跋此帖应是王安中从象州往泉州途经惠州、潮阳时事。
跋中所谓“二翁”,自是指苏轼、苏辙兄弟;“两孺”即指苏迈、苏迨;“叔党”,即苏过。《苏氏一门法书》中有苏过,而无苏迨,徐邦达先生考此已非唐弼时原物了,苏迨之帖已拆除,而补上苏辙致王巩数札已是清代之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