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父亲就去世,孔子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哪些东西?

2020-09-29 23:19:32 作者: 刚出生父亲就

孔子出生时,父亲叔梁纥(孔纥)已经70岁,母亲颜氏只有十七八岁。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意思是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因《孔子家语》成书于三国时期,比《史记》晚几百年,一般认为《史记》更加可信。即孔子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孔子幼年丧父,全由母亲辛苦养大,叔梁纥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是孔子从父亲那里还是继承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继承“士”的身份。

春秋时期,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只有“士”是统治阶级,其他社会地位很低。“士”的身份基本只能靠遗传获得,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后代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士”。

叔梁纥是“下大夫”,地位比普通的士还要高一点,按理说他的后代肯定是“士”。但是,孔子的母亲是“野人”,属于农民或贱民,地位很低,而且孔子的母亲颜氏没有获得任何名分,连小妾都不是。所以孔子是私生子,在当时是很难从父亲那里继承”士“的身份的。

孔子年少时一直跟着母亲在乡下生活,就是一个普通的“野人”。15岁那年,孔母去世,孔子停棺在路边,给孔家施加压力,最终获得孔家的承认,孔子得以认祖归宗,获得了“士”的身份。

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孔子从一个贱民一跃成为统治者阶层的一员,人生从此跨上了新的台阶。春秋时期,作为统治者的“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10%,孔子的社会地位一下子就超过了天下90%的人,这跨越还是很大的。

假如孔子不能取得“士”的身份,那他一辈子只能做个“种粮能手”了,不可能青史留名,更不可能开宗立派,对中国历史造成深远影响。二、继承父亲的社会关系(人脉)。

孔子虽然得到了“士”的身份,但这还远远不够,他还没有获得可以安身立命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这时候父亲的人脉就派上用场了。

孔子的父亲孔纥在鲁国是有名的大将,号称“鲁国三虎将”之一,还做过地方官,长期担任陬邑大夫。在鲁国也算是中层官员了,有头有脸的人物。活了70多岁,肯定有很多关系好的同事、朋友。

《论语》记载,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孔子是从15岁认祖归宗获得“士”的身份后才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这是一个“士”必备的。也只有“士”才有机会学习。

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遇到不懂得就问就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学习的真实写照。这期间肯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提携,叔梁纥的人脉资源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孟孙氏的掌门人孟僖子是叔梁纥的老上级,他在临终前就嘱咐两个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一定要跟着孔子学习周礼。孟孙氏父子三人是在孔子成名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书籍和强壮的身体。

孔子认祖归宗后,虽然没有从孔家得到财产方面的补偿,但获得了一些孔家人认为没用的书籍,这对孔子的学习大有帮助。

叔梁纥是鲁国有名的大力士,身长十尺,身强体壮,年近七十还有了孔子。

孔子继承了父亲强大的基因,身高九尺六寸,年近七十还能亲自驾驶马车周游列国,没有健康强壮的身体还真做不到。

当然了,孔子之所以这么牛不只是跟父亲这边有关系,跟母亲颜氏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很多,但多数都是废柴,像孔子这么成功的屈指可数。

可以这么说,孔子15岁之前是一个“野人”,在农村长大,尝尽贫穷之苦,知道民间疾苦,这拓展了孔子的见识,磨砺了孔子的意识,让孔子具备“野人”的优秀品质;从15岁开始,孔子成为一名“士”,拥有了“士”所拥有的一切社会资源,与从小就是“士”的人相比,孔子的“士”来的更加不容易,因而倍加珍惜,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士”,学习也更加努力。总之,孔子同时拥有两套“操作系统”,一套是“野人”操作系统,一套是“士人”操作系统,可以完成很多“单操作系统”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