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灭亡的背后是历史的偶然还是时代的必然?

2020-09-21 19:19:23 作者: 农家灭亡的背

秦朝灭亡之后,农家更是进一步衰弱,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台,农家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据《汉书》当中记载称:《汉书·叙传下》:" 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而农家被称之为九流之末。

由此可见,农家在汉朝时期失去了学术思想地位,草草灭亡。为何农家会由繁荣昌盛迅速的走向灭亡,其背后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三:为何显赫一时的农家会走向灭亡

1:农家的思想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法家、儒家为何能够得到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青睐,甚至成为官方的学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政治主张对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有着莫大的帮助。

秦国用法家然后能够凭借一隅之地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初重用道家思想,然后可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称:"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因此可以得知学派的兴盛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反观农家学派,除了强调重农抑商之外,还强调要顺民心,忠爱民,对于具有极其剥削性质的古代统治者而已,显然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据《管子》当中记载农家的主张称:"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可以看出农家有着强烈的民本思想。

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更是直接主张平等劳动,这对于统治者的阶级性无疑是一种否定。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潮流之下,自然得不到统治者的青睐,也就谈不上能够凭借持续发展繁荣,甚至还会刻意的打压,农家学派的消亡也在意料之中。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复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称王称霸现象屡见不鲜,但是谁也没有能力能够一统天下。

加之当时正处于新旧秩序交替之际,思想文化领域较为宽松,因此得以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据《汉书》当中记载称:"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农家也得以在这个大时代背景环境之下诞生发展。各国也纷纷遵从对自己统治有利的学术,企图在这场角逐当中脱颖而出。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程不断加快,最终秦国一统天下,为了维持秦朝统治的稳定,统治者自然会对其他学术进行打压,焚书坑儒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

据《史记》当中记载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从此以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开始压制"异端学说"的发展,将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学说如儒家等培养成思想领域的"巨无霸"。失去思想自由环境的农家作为"异端"自然逐渐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3:儒家学派的打压

农家的灭亡除了其于自身存在缺陷以及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外,和来着儒家的刻意打压是分不开的。

农儒两家的恩怨情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当时孟子手下的一个得意门生在听说了农家的学说之后便弃儒从农,让孟子大为光火。

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农儒两家在思想政治主张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一面。据《孟子》一书当中记载孟子对农家的评价称:"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恶能治国家?"

自古以来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春秋战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儒家可以说被农家打压的,因此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

特别是孟子被儒家尊称为"亚圣"之后,面对圣人的敌人——农家,儒生自然是极力打压,从农家在汉朝时期沦为不见经传的一个末端学派就可以看出,农家的灭亡和儒家的打压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