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翻译是件没有止境的事”,译出《红与黑》《茶花女》等法国经典的郑克鲁去世

2020-09-22 09:42:11 作者: 逝者|“翻译

翻译家郑克鲁于9月20日晚10点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

在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郑克鲁累计完成文学翻译著作1700万字,著作和编著2000万字,学术论文和其他各类文字几百万字,商务印书馆近年出版《郑克鲁文集》38卷,涵盖了他一生的主要译笔名著,包括《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笑面人》等法国经典文学的半壁江山。

“我喜欢翻译,译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有自认为译得不错的地方时,便感到一种快乐;译完一本书,我觉得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使命,所以乐此不疲。”他生前说过,翻译是件没有止境的事,“我会翻译到不能再翻译了,恐怕也不是很久远的事。我只不过就是没事干,用翻译来充斥时间的流逝。生命就是你给世界留下了什么东西,不留下什么东西就什么也没有。人总是要死的,但我想留下一些东西。”

郑克鲁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地笔耕不辍,怀着一种崇高的翻译家的使命感,想给自己无比热爱的法国文学经典注入新的生命。他的曾祖父是晚清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他坦言,自己学习外语或多或少受到曾祖父的影响。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终身教授许钧认为,郑克鲁的为文、为师、为人,用一个字总结就是“实”——郑先生有着坚实的学问和厚实的肩膀,他为这个时代树立了一种精益求精、追求真实的精神,他的文字和精神值得人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挖掘。

值得一提的是,郑克鲁是在翻译、教学和研究三大领域同时取得成就的为数不多的翻译家之一。《家族复仇》《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法国抒情诗选》等作品,多是他在研究和教学之余翻译出版的。他对于法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探讨,基于一手材料的直接阅读与领悟,将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同步进行,并相得益彰。

郑克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的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硕士。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任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一级文化交流勋章”。在他看来,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写外国文学史,还是不注意艺术部分。我对艺术比较看重,一个作家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除了作品内容好以外,艺术上肯定是有成就的,艺术上没有成就,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郑克鲁认为,法国小说和俄罗斯小说、英国小说、美国小说比起来略胜一筹。“《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都是能一口气看完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虽然厚也能看得下去。不可否认的一点是,19世纪西方的小说是很发达的。”

法国著名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问世于1949年的《第二性》,影响广泛。2012年,郑克鲁凭借翻译《第二性》获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法文原版长达1071页,译成汉字约有70万字。我翻译时,如履薄冰,以准确理解原文为要,不能意译,不时求证,整整用了两年时间才译完全书。”郑克鲁生前十分推荐这部书,“男人看了之后会发现‘原来女人是这样的’;每个女孩子也要念一念这本书,它告诉了女性怎么认识自己。”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