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的窑变技艺是坭兴陶烧制技艺的一大特色,也是坭兴陶艺术风格的最大亮点之一。坭兴陶的窑变与一般所讲的釉色窑变不同,其窑变不需要在器皿上釉,在烧成后经过精心地打磨抛光呈色。坭兴陶窑变色泽有天蓝、古铜、墨绿、紫红等,纹理有天斑、虎纹、豹纹、火焰、彩霞等。古代窑变色泽极少,颜色多为单一红色,往往一个龙窑”炉近千件的坭兴陶烧制下来后,偶有几个窑变的,几率极低,被誉为“火中求宝、一件难求、一件在手、绝无仅有”的珍品。现代烧制技术改进以后,坭兴陶烧制技艺大为改变,可以烧造出较多的溶变色泽,窑变几率也大为提高。
根据中华民国《钦县县志·陶冶篇》记载飲州坭兴陶依附龙窑搭烧,始于咸丰年间,到民国时期发展兴盛。1939年日寇进犯钦州,坭兴陶产业停产。1959年,钦州逐渐在政府支持下恢复坭兴陶业,建立钦州县坭兴工艺厂。初期,仍附于缸瓦窑烧造。咸丰年至1959年期间,这段时期为“完全”龙窑烧造时期。在坭兴工艺厂搬迁至钦江大桥头设立新厂后,开始自建,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缸瓦窑搭烧的境况。从此,钦州坭兴陶进入自主烧窑时期,隧陷道窑炉烧制时间一直坚持到1997年。不可忽和略的是:由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并兴起坭兴陶私营企业、个人作坊,一些文人、书画家参与进来,龙窑仍然发挥“代烧”坭兴陶作用,直到2005年缸瓦窑陶器厂停产,龙窑才彻底停烧结束了坭兴陶在龙窑烧制的历史。目前,坭兴陶企业得到全面恢复,发展进入多元时期。坭兴陶产业从原来的坭兴一厂、二厂转化成私人陶艺公司,不断兴起,至今已经达到50多家主要采用煤气窑和电窑烧制坭兴陶。综合来讲,坭兴陶传统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龙窑阶段、隧道窑阶段、电窑煤窑阶段。
缸瓦龙窑:从考古出土的陶器推测,钦州地区早在汉代就已经广泛使用龙窑烧制陶器,隋唐时本地陶瓷业发展兴旺,隋唐宁氏大墓发掘的大量具有本土特色的陶瓷器可以表明为本土窑口烧造。钦州市东部水东乡缸瓦窑明代遗址,表明当时那里已经形成龙窑烧制缸瓦器的村落,“缸瓦窑村”名字沿用至今。明清以来,钦州粗陶器产业仍由缸瓦窑村民专业操持,他们在村中临钦江位置,建有龙窑七八条。旺盛时期,制陶、烧陶,水陆舟行,商贾往来一派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