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4位皇帝的庙号为什么会出现3祖1宗的现象?

2020-09-20 15:19:10 作者: 清朝前期的4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关于清朝的历史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清朝前期的4位皇帝的庙号中有三个称祖一个称宗,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和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因为一般的王朝只有开国皇帝或追封的先人为祖,其余的皇帝都称宗,那么清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一切都要从清朝特殊的情况说起。

紫禁城

至于何人称祖何人称宗,这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有严格的规定。古代皇帝在死后都会在太庙里有立室奉祀的追尊的名号即庙号,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和“宗”两个字,一般开国皇帝都是“祖”,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都是“宗”。这里就要了解一下“祖”和“宗”的涵义了:祖的涵义是:“始受命称太祖”,“有功亦称祖”,宗的涵义是:“宗,尊也,有德可尊”。 太祖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后人追授者;太宗大多是封建王朝第二代帝王的庙号;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圣祖一般是帝王的先祖,多指开过皇帝的高祖,圣在这里指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清朝前期四位皇帝的庙号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但是为什么会有违常规呢,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初年的历史了。

清朝疆域

努尔哈赤本是明朝辽东地区女真人,由于父祖被害,他以13副遗甲起兵,经过多年的奋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而后开始了对明朝的战争,最终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所伤,不久去世。

努尔哈赤

凡是开国皇帝一般都会追尊祖上的人,只有祖上有开疆拓土之功才会被称为祖,努尔哈赤的祖上都是明朝任命的辽东女真族官员,到努尔哈赤时才统一女真各部,可以说是努尔哈赤奠定了清朝最初的基础,在他的努力之下清朝才有了雏形,所以努尔哈赤的庙号为清太祖也合情合理。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秉承努尔哈赤的遗志继续对明朝进行作战。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因此皇太极才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我们知道大凡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都称祖,如汉朝第一位皇帝刘邦庙号汉太祖,唐朝第一位皇帝李渊庙号唐高祖,宋朝第一位皇帝赵匡胤庙号宋太祖,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庙号明太祖。那么为什么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庙号却是清太宗呢?

皇太极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是在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没有努尔哈赤的后金也就不可能有皇太极的清朝了,而且皇太极到死都没能入主关内,定鼎中原,所以皇太极的庙号为太宗也算合情合理。

皇太极死后福临继承帝位,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清军入关,福临也入住紫禁城,清军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也正是在顺治时期使得大清从一个地方性的割据政权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福临完成了父祖两代人的夙愿。前文说过,世祖的涵义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福临虽说不是断代史的开创者,但是他是使清朝从地方政权成为全国性政权的关键人物,所以福临庙号为世祖当之无愧。

顺治

顺治24岁驾崩后由年仅8岁的康熙继位,康熙也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在位时擒鳌拜、平定三藩、征服台湾、驱逐沙俄、征讨葛尔丹,可以说清朝在他手上完成了初步的统一。但是作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应该称“宗”了,但是为什么最后得到的庙号是“圣祖”了呢?这一切都得益于雍正的坚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