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清代的武林高手有很多,加之时间跨度太长,很多高手并没有交过手,所以只能根据史料来做判断。
甘凤池的生卒年不详。据记载,他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通内家拳、外家拳,善导引之术,十几岁时,就以“提牛击虎小英雄”名扬江南,《清史稿》专门写有《甘凤池传》,也说他勇力绝人能提牛。江湖人称“江南大侠”。
由于甘凤池名声在外,所以我们清代民国的小说笔记中,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义士“凤老爹”写的就是他。又传说他曾协助女侠吕四娘闯入清宫行刺雍正。此事虽然与史无据,但也说明他的号召力。在一些民间故事、小说作品中,甘凤池也以前辈高人、具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世外高士形象出现。比如在中篇小说《金峰女杰》中,他已是故人,没有直接登场,但他的女徒“湘南神尼”慧静,是为他送终之人,一直隐居在扶夷江畔山中,受过他的教诲,联合各族人民抗清。
这样看来,甘凤池功夫过人,堪称清代第一武林高手,而且他高举反清复明旗号,成为当时的一面旗帜。其实根据史料来看,这里面有颇多讹传的成份。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生活在康熙和乾隆时代。甘凤池少年即以力气大闻名。江宁是驻防八旗重镇,一些自恃勇力的好事旗兵,很想试试凤池的本领,便邀到营中献技。甘凤池知道他们的意思,欣然前往,并把胳膊平放在营门口外条石上,让牛车轮子碾压,来回数十次,竟“了无伤痕,观者无不骇服”。
当然,年轻气盛的甘凤池也遭受过挫折。他自恃武艺高强,年轻气盛,不免有些骄气。一天,到寺庙看戏,站在人群之中,无人敢靠近。一位跛子乞丐凑上来,故作拥挤状。凤池大声喝斥,跛丐非但不听,反而与之相争。凤池怒,挥拳奋击,好像打在棉絮上,跛丐毫无痛楚,并笑曰:“鸡肋,何足当尊拳”。凤池大惊,正想请教尊姓大名,乞丐已经扬长而去。遭遇这位高手,甘凤池感慨万千,自此“不敢复使气矣。”
杨州一位富商家有个身怀绝技的门客马玉麟,山东即墨人,长躯大腹,体壮如牛,“虽良马骑行二十里必易。及以帛约身,则顿小,缘墙升木,捷于飞猱”,行动十分敏捷。不久,凤池也来到这家。富商久闻其大名,待为上宾。马玉麟见后来居上,很不服气,非要决一雌雄。两人比试终日难分胜负。甘凤池不想使马当众受辱,只想点到为止,让其知趣而退。次日再斗,凤池多次攻马有瑕可乘之处。但马毫无自知之明,继续进逼,越攻越急。凤池迫不得已,出手点中对手要穴,马玉麟顿时僵仆倒地,惭愧而退。凤池尝对人说:“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甘凤池待人和易,平时恂雅如一介书生,妇孺皆与嬉戏,见者不知是位有贲育之勇的武艺高手。其功力深厚,非寻常人可比。同时又精通气功,“善导引术”。同里谭氏少子痨病,四处求医均无效果。凤池获悉,让主人选择一间安静之屋,紧闭窗户,和病人“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运用气功疗法将其治好。
浙江总督兼管江苏所属七府五州捕盗事务李卫,鉴于甘凤池“既有炼成工夫,不畏刑法,难得确供,未免轻举妄动”,李卫假托其子欲学弓力武艺,拜甘凤池及其子甘述为师,请甘氏父子来杭,将其诱捕。李卫亲自审问,凤池只承认康熙少年无知,曾于一念和尚事内有名,受过两次夹讯,经马逸姿开脱获释,其他概不吐露。李卫将父子隔开审讯,以甜言蜜语套问甘述,使其高兴夸耀。甘述年幼单纯,不知李卫用心,竟然忘乎所以,不自觉地将其父“平日实情及同类相好人姓名行径大概说出”。李卫再“以之搀入别犯游移供词之内”,给甘凤池观看。甘以为同伙所供,见事情败露,“始耸然惊惧,叩头乞哀,愿以自首求赎”,并供出张天球等重要同道。一代大侠拳师,因此顿失昔日气节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