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聊聊唐朝的文化养老,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020-09-20 16:52:57 作者: 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老养老是中华传统美德,我国古代一直尊奉百善孝为先,而养老问题从封建王朝社会至今仍然存在。唐朝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最为昌盛的朝代之一,唐时的养老制度与其他朝代养老制度相同而有不同,相同的是以法律制度为准侧,朝廷在经济上大力扶持;不同的是开辟了文化养老的道路,比如;给侍制度,“色养”老人,予以精神上的封赏等等养老亮点,为当今养老制度的新途径奠定基础。

一 文化养老的鼻祖,唐朝补给侍丁,老有所依,陪伴养老

唐朝“唐律疏议”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一部律法法典,它以立法形式将唐时养老制度与老年人权益提出,为唐时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唐律疏议”中最基本的一项规定写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不能出远门多日,且不能与父母分割财产和房屋,要时刻陪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这项基础规定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唐朝“空巢老人”的现象,而且重点是“陪”字。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老年人养老,陪伴是孝道的必需品,唐时直接将“陪”写入法典,逼迫国民执行,方式虽不道德,但也解决了陪伴老人的问题。唐礼制为法典弥补了缺陷,如若情况特殊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法陪伴养老,补给侍丁就是那块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这块五彩石也就是唐时著名的给侍制度。唐礼制规定;在此情况下,朝廷免费给老年人安排侍丁,八十岁有疾病的可派一名,九十岁可派两名,百岁可派三人后续增加到五人。朝廷安排的护工除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帮老人干农活外,最重要的是代替子女陪伴老人,让其心灵不孤独。

给侍制度延续发展一定阶段,有了更人性化的规定;护工身份上不一定非要是同族同村的人,如若老人喜欢,在双方都有意愿的情况下可上报官府批准,二者互相陪伴并赡养老人。此项制度开明人性化的同时,最重要是向唐时期民间百姓传播赡养老人不仅要从钱财方面,更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灵空虚孤独,需要年轻人陪伴,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

给侍制度从现今看无疑是唐时期关于文化养老方面的一项制度规定,此项内容被当做一项制度规定,就是因为不管是唐时期还是当今社会的子女们都认为赡养老人重点在于“养”,只要吃饱穿暖,不劳动不受累便是安享晚年,但实际上老年人最牵挂的是子女,害怕心里的孤独感,在生活起居的基础上,填补老年人心里的寂寞孤独才算是尊老爱老养老。

二 从给侍制度到“色养”老人,丰富养老制度内容,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

唐朝时期的给侍制度是以陪伴为基准点,朝廷利用制度感化教化民间百姓要积极侍奉老年人,从多方面呼吁引导赡养老人要侧重于关心老人心里健康,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减少空巢老人的现象发生。随着唐朝经济文化到达顶峰,“色养”老人一词在唐时期流传开来,丰富了养老制度内容,比陪伴要更上升一个台阶。“色养”的色是指和颜悦色,确切的说是要和颜悦色的照顾陪伴老人。隋

唐英雄程咬金,是一个大孝子,家里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他为了母亲能吃好穿好,过上富足开心的日子便去贩卖私盐,因纠纷打伤了人,被抓进大牢,大赦放出来后,又看母亲在家里唉声叹气,满目踌躇,因而又去劫皇岗,阴差阳错当了英雄,当了英雄后的程咬金依旧对母亲百依百顺,恭恭敬敬。

程咬金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对母亲的态度有所变化,若程咬金的孝单单滞留在让母亲吃好穿好的阶段,他并不一定会成为隋唐英雄,正是因为他为了母亲心情的愉悦,有富足的精力和满足母亲对自己的期待而促使他有所成就,程咬金“色养”母亲的态度是值得世人学习的,但其方式是不提倡。隋唐英雄程咬金和颜悦色的侍奉陪伴母亲的事迹被唐时期平民百姓广为流传,是那个时期的孝子模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