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行军打仗喜欢坐四轮车,为什么不像刘备一样骑马?

2020-09-24 13:40:24 作者: 诸葛亮行军打

我可以肯定地说,三国时的诸葛亮不可能坐着让人推着的四轮车去指挥战斗。

亲们想一想,打仗不是在柏油马路上,都是在山地或者树木茂密的地方,只有这种地方才能荫蔽千军万马,试问四轮车在这些地方怎么行走?

有道是“兵贵神速”,在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下,四轮车的速度能跟上骑马的部队吗?指挥官跟不上部队,不能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要想取胜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句话叫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四川盆地山多路难走。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正史记载有五次兵出岐山,《三国演义》书中是六出岐山。

亲们看上面的地图,蜀魏两国之间横亘着无数山峰,手推四轮车如何在山地中行走?

值得一说的是,诸葛亮的四轮车不是“木牛流马”,“木牛流马”走起来四平八稳,适合走山路,传说是孔明的老婆黄阿丑专门为蜀军运粮食量身制造的,“木牛流马”解决了诸葛亮北伐缺粮的难题。

既然阿丑能发明制造出半自动化运粮工具,她为什么不为丈夫制作一辆半自动行走的“四轮车”呢?

阿丑很爱丈夫,不可能疏忽这一点,从这点可以反推,诸葛亮行军打仗根本不是坐的四轮车。

退一万步来讲,诸葛亮腿脚不好不能骑马打仗,即便他坐车也是坐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

亲们想一想,“木牛流马”相比四轮车有许多好处,首先四肢落地平稳,要知道,三国时的四轮车车胎不是橡胶的,而是“枣木轴,柳木代”。那时候橡胶轮胎还没有发明出来。

这种轮胎和地上的石头没有缓冲。而是硬碰硬。可以想象一下,诸葛亮坐在上面能颠簸成什么样子?

从成都出发到岐山,速度慢尚且不说,到了目的地估计能把他颠簸散架。

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晚年动不动就吐血吗?诸葛亮吃饭后,颠簸的胃难受,久而久之成了胃穿孔,到了晚年症状明显,所以时不时的吐血。

我总觉得诸葛亮比上图片的老百姓聪明,如果真的需要坐车,不会放弃“木牛流马”而选择颠簸要命的四轮车。

然而电视剧或者书中都说诸葛亮坐着四轮车行军打仗,并且用史料加以佐证。

南宋曾慥编篡的《类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诸葛亮)乘素车,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军。”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也有关于这样的描述,武侯引三千军,轻弓短箭,善马熟人,军师素车一辆。

其实这些都不是正史资料,都是小说体裁类的作品,而且南宋曾慥的《类说》更是神怪类笔记小说,不足为信。

最重要一点就是他们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真实情况他们也没见过,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和明朝的罗贯中没啥区别。

重要的是,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没有提及诸葛亮坐四轮车指挥打仗。

<三顾茅庐>

即便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刘备也没看到诸葛亮坐四轮车。

在诸葛亮出山后,他的头“三把火”以及到赤壁之战时,他都没坐四轮车。甚至诸葛亮跑起来比刘备还快,这时刘备无落脚之地,跑慢就被曹操砍了。从这点说明此时诸葛亮腿脚没毛病。

等诸葛亮成功为刘备谋得一席之地后,此时诸葛亮开始坐四轮车了。

我分析这是罗贯中故意这样写的,无非突出诸葛亮与人不同之处,“手摇鹅毛扇,稳坐四轮车”,这种描写确实显得诸葛亮沉稳老练和不动声色。其实老罗忽略了行走问题。

诸葛亮坐四轮车有显摆之意,亲们想想看,曹操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二人都比诸葛亮的身份高,但二人都骑马打仗,独诸葛亮坐车不骑马,这不显得他牛叉吗?

有人说了,诸葛亮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试问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比他年纪轻啊?王朗是曹魏的谋臣,为何王朗这么大年纪能骑马打仗,诸葛亮就不能呢?难道这就是他的鞠躬尽瘁的表现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