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掌权后,为什么要宣扬爱新觉罗氏是神仙的后裔?

2020-09-24 18:29:50 作者: 清朝皇帝掌权

《满文老档》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初六日的记事,一位名叫穆克什克的来自黑龙江流域的降民,在讲述流传当地的三个仙女的传说时,只提到佛古伦生下的布库里雍顺,确丝毫未涉及他的姓氏。这足以说明布库里雍顺的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皇室基于政治需要而追加的。

已故著名学者郑天挺曾对爱新觉罗氏得姓缘由详细稽考,指出《八旗满州氏通谱》序列满州氏族,有金元旧姓,有新兴大族,或以部为氏,或以地为氏,唯独缺少皇族的“国姓”,而清修官书大事渲染受姓自天,“若有所隐避”。郑先生进而推论说:爱新觉罗氏派生于觉罗一姓;觉罗本女真旧姓,即《金史》中的夹谷氏;夹谷氏汉姓曰同、童、佟三姓同音,而童最为习见。按照郑先生意见,“觉罗”姓前添加“爱新”以示尊异,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所为。郑先生的考证缜密,征引详明,论证得当,在有关爱新觉罗姓氏之迷的诸说服力较具说服力。

后来80年代中期,爱新觉罗氏传人,著名满族学者金启孮先生所考证写作的《爱新觉罗氏之迷》一文,又论证的结论跟以上郑先生的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再次证明了爱新觉罗姓氏的来源的依据,再次否定爱新觉罗姓氏源于神仙的传说的真实性。三,即将胜利前夕,皇太极突然病逝,给夺取全国政权带来极大的危险,而且内部争权夺利到了白热化。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暴病而逝,享年52岁,后来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他死在清朝入关之前,给满清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打击。

努尔哈赤称汗建国与皇太极继承汗位,均经过贵族会议和推举才能成功,这也体现了一个旧传统的威力。即使是同样的威力,也为皇太极暴卒,皇家的争斗埋下了不确定的种子。当时的亲王、郡王有七个人之多,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继格、豫亲王多铎、多罗郡王阿达礼。其中最有实力争王位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而且有实力的还有资望最高的代善也是一个实力人物。

如果按照家有长子的古例来说,皇太极长子豪格是当然的继承者。可是在满州史上兄终弟承也有先例的,斗争由此开始,在皇太极故去的第五天,手握实权的多尔衮召见内大臣索尼,议论帝位继承人。索尼是皇太极亲信,他不顾多尔衮的感受,直言不讳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皇太极自己的两黄旗都主张立豪格为君;多尔衮和铎所领两白旗则主张立多尔衮,双方意见都不统一,在朝堂会议上双方的代表人物都主张自己的人为君,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代善托词年老退出会场。

最后在豪格与多尔衮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善于权变的多尔衮提出,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为帝,八旗军兵,由他同济尔哈朗各执掌一半,两人辅政,等福临大了后归政。谁知道这个折衷方案双方还都接受了,这是谁也不会想到皇位会归一个毫无搏鸡之力的六岁小孩获得,而那些实力强大的七个人,特别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和实力派多尔衮却失之交臂。双方都接手后都若有所失,但是也都没有办法。

后来又有两个人在暗中活动,要立多尔衮,被代善举发了他们受到惩处。这样朝中再也无人再议此事。有些事情可能是天意,豪格、多尔衮未能成功入主帝位,因二人实力相当,又互不相让,所以让一个6岁幼儿捡了一个大便宜,他又是多尔衮提出来并承诺辅佐到成年,表面来看也是多尔衮赢了,其实也为他自己找了麻烦。最后庄妃又利用了多尔衮死心塌地的支持才保住了福临的皇位。福临也叫多尔衮皇阿爸,最后福临大了后接管了权力,多尔衮死后只落得一个被抄家和鞭尸的下场。

这也算是开始满清朝的一大怪事,有实力和能力的没有得到,让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幼儿得到后,还没有善待辅佐的人。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后举者得之”。岂非人力所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