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开后宫的皇帝,轩辕黄帝如何把多娶老婆,变成制度优势的

2020-09-25 00:53:23 作者: 中国最早开后

三皇五帝的传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皇之中,燧人氏与神农氏,是比较确定的,但最后一位三皇人选,是伏羲氏还是轩辕氏,却历来没有定论。

这其中,轩辕氏,也就是轩辕皇帝,有时候被称为三皇之一,有时候被认为是五帝之首,地位是不断在变化的。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跟他们毕生的功业有关。

燧人氏不用说了,钻木取火,地位等同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火的运用让人类文明直接向前迈了一大步;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人们种植庄稼,开启了我们民族农耕文明的历史,自然也是功在千秋。

轩辕黄帝与他们两位相比,没有带来直接的生产力的变革,他留下的传说除了与蚩尤的大战之外,就是“御女三千”“百日飞升”等等。

历史发展到轩辕皇帝这里,好像跑偏了,说好的人文始祖,怎么就突然从钻木取火,遍尝百草,变成了“御女三千”这么“不正经”的方向呢?轩辕黄帝到底是靠什么,能够与燧人氏,神农氏并列的呢?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其中的黄就是轩辕黄帝,而炎就是神农炎帝。炎黄时代,是中国神话传说的爆发时期,类似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的神话故事,大都是在这个时代产生并流传后世的。

与此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炎黄时代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文历史的起点。从这个时候开始,黄河流域的远古文明,开始从部落制逐渐走向聚合,组成了初步的国家种族概念。而炎帝和皇帝部落的结合,就是这种部落融合的体现。

燧人氏教人们使用火,神农炎帝教人们种植五谷,这两个变革,都可以视作是生产力方面的巨大进步,其对于历史的意义,丝毫不下于近代工业革命,可以说是完全为中国古代的历史开启了新篇章。

学会使用火,是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彻底的分裂开来,加速了文明的发展与壮大。而学会种植,则促部落之中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增加,人类族群的数量迅速的爆发,拥有更为强大的集体力量。

这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们,忽然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部落壮大之后,互相抢夺生存空间的问题。

燧人氏和神农氏早期的时候,实际上人类族群受限于生产力,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毕竟打猎和吃生肉,养活不了多少人口。你就算战士再多,打下来猎物无法保存,还是没用。

但到了神农氏后期的时候,火的运用和种植的普及,让人类可以不再受困于季节,哪怕是冬天,也能凭借着种植储存下来的粮食,供养大量的人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的体系,即人越多,种植的规模越大,收入的粮食越多,能够养活的人口更多,然后更多的人口又形成更大的种植规模。

这种变化带给人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部落之间的冲突变得不可调和起来。

在神农氏之前,人类部落都是靠打猎和采集为生,人口数量又不多。彼此之间的冲突虽然有,但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因为大不了就是换一个地方去采集打猎,反正远古时代到处都是山林,不怕没有能够打猎的地方。

炎黄二帝

但种植开始以后就不是这样了,在黄河流域的范畴之内,适合远古人们的生产力种植的土地就那么多,只有在河滩附近的地方,才能够种植出大量的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洪水神话之中,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像西方的诺亚方舟一样逃跑的原因。因为只有河滩能够种植,跑了就没地方种地了。

开始部落人少的时候,每个部落占一块河滩就够了。可是随着部落的人口增加,势必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与别的部落产生冲突。而因为能够种植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和部落的增长是无限的,每个部落都想无限的壮大自己的部落,自然的就会与别的部落产生冲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