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崇拜、生产力低,先秦时期为何会产生舞蹈意识?

2020-09-26 12:50:38 作者: 思想崇拜、生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现如今在人类社会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陶冶情操的有效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社交活动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先秦时期,虽然当时的舞蹈处于一种较为原始零散的状况,但总体来说已经开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始终处于进步当中。而随着时代特点的变化,舞蹈特点的变化也显得不尽相同。一、原始社会时期舞蹈的形成原因及情感体现

1、早期积累是后期舞蹈发展的重要资本

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对舞蹈并没有形成确切的概念,一般来说只是根据特定的规律来舞动身体,从而形成最为简单的舞蹈。同时,由于当时舞蹈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特定的规矩或规则,人们对舞蹈的探索主要偏向于创新、实用性这一方面,并不是为了审美。

更何况,当时社会下产生的审美,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应该是美丽不到哪里去的。虽然这一时期的舞蹈发展非常杂乱不堪且没有体系,但正是因为有着前人的积累,才为后世舞蹈的进步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经验和借鉴。

2、舞蹈初期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舞蹈的产生主要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有关。由于当时人们思想的局限性,使他们在见识到大自然的一系列奇异现象后无法得到解释。

因此,他们产生出了万物有灵的朴素宗教思想,并且选择用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崇拜和寻求庇护之意,舞蹈就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当然,除了这种对自然的崇拜,对先祖的歌功颂德也是重要原因。纵观于先秦时期产生的舞蹈,其中许多都是如此,如《云门大卷》就是歌颂黄帝,《大夏》就是在歌颂夏禹,"皮弁素绩,惕而舞大夏。"

同样的,受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人们又常年生活在野外,导致他们很容易患上疾病并且死亡率也较高。

这种残酷的现实环境就要求他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而舞蹈就在这种情况下以其方便且随意性高的特点承担了锻炼的主要作用,逐渐被发扬光大。

比如据史籍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大舞》就因此产生,并在后世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当然,什么样的创作原有自然会造成舞蹈情感的不同。在前文已经说到的宗教祭祀、歌功颂德以及锻炼的目的当中,舞蹈动作主要都比较大开大阖,舞蹈者所蕴含的情感也相当热烈,感激、崇敬之情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之间都有所流露。

除此之外,还有出于民生方面目的的舞蹈。比如在《庖丁解牛》当中所提到的《桑林》、《经首》便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动作较为轻捷灵巧,《大韶》更是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流露,被孔子都称赞不已。二、社会制度完善之后的舞蹈发生的变化越发巨大

夏朝时期,基本的奴隶制度已然建立并兴起,整个国家的权力和资源被奴隶制牢牢掌控。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和私欲,开始着重培养舞蹈技能的美观度和欣赏价值,甚至还会针对不同人的审美而专门开发相对应的舞蹈。

也正是在这时,舞蹈的观赏性逐渐超越其实用性,奠定了日后舞蹈发展的基本方向。舞蹈表演规模有时也十分庞大,在商朝时期甚至出现了"女乐三万人"的景象。但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发展的舞蹈并不健康,无论是创作方式还是内容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到了周朝,出于以礼治国的目的,周王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对一切事物制定规则标准,舞蹈也不例外。而随着礼乐制度的发展,舞蹈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并逐渐产生了相关的舞蹈教育。当然,只有王室子弟才有资格进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