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要的文物,却成中国作家至宝,内藏绝户德国家庭的悲惨往事

2020-09-28 12:08:28 作者: 别人不要的文

看过部电影,《柏林孤影》,讲的是工人奥托和安娜的独生子上了战场,不久身亡。夫妻俩思子成灾,认为是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使得他们成为失独父母。

于是,他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纳粹的统治。

他们写了很多小卡片,放在台阶边角,放在树下长凳,很快引起了盖世太保的注意……

(剧照)

然则,他们的故事虽然奇特,却并不典型。

一片狂热之中,那些没了儿子的父母,多数把这种牺牲,视为必然与骄傲。

他们不会有电影里那种觉悟,最多,只是找找相关部门,看自己的儿子,埋在哪里。

今天要讲的这故事,便是如此。

1941年8月4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不到两个月,弗里茨·施万在雅赫尼东部城郊的战斗中阵亡。

第二天,他的连长手写了一封阵亡通知书,寄给他在柏林的父母。

通知书里讲到了战斗的时间、地点,提到,有件事情大概会给您两位带去一点安慰:他的死亡是快速和痛苦的——大概是连长有很多通知要写,他把“无痛苦”写成了“痛苦”。

当然,还少不了说他很英勇,很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的儿子为他的信仰所鼓舞并为此贡献出了一切,德国因此而存在……我们所有的人都随时准备把生命献给伟大德国,就像你们的儿子已经做到的那样……

德国因此而存在几个字,看似普通,实际上,混淆了是非。

当然,这不是连长故意的,而是纳粹灌输的,在他的脑子里,观念就是如此。

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军人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一战以来,波兰就是欺负德国的,他们现在也想打击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奋起自卫,为保卫祖国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9年8月31日,波兰就真的占领了边境格莱威茨的广播电台……

但,占领者,正是秘密警察扮演的。德国人自导自演了一场受侵略的大戏。

只是,这些事,士兵不知道,一般军官也不知道,他们只晓得,波兰人真的对我们开战了。

施万夫妇对20岁独生子的战死,痛苦不已,他们只想知道,儿子到底是怎样死的,葬在何处。

(施万及阵亡通知 图源《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他们给战争殉葬委员会写信,第二年2月25日,才收到回信,人家说:

我们只负责墓地的装饰和照相,其他你得跟国防军问讯处联系。

5月14日,施万又写信给问讯处,在7月1日得到回音,被告知:

你们的儿子是被步兵武器击中肺部阵亡,埋在战死地的一个士兵墓地。

联系到当时苏德战争开始不久,德军势如破竹,可以想见,小施万的葬礼,是从容而隆重的。

从很多老照片里,我们看到,德军葬礼一般是这样的:

他们会被换上新衣服,放进棺材里,掩埋到墓坑中,坟头有木制十字架,上面写着姓名和生卒年月。有随军神父进行祈祷,所在连队主官发表悼词,战友们围坟致敬……

但到了战争后期,这样的待遇,就没有可能了。

知道了儿子死因和墓地的施万夫妇,应该得到了一些安慰,他们收藏着儿子的驾照,阵亡通知,探亲时用剩的面包券……

这是他们一生的念想。

后来的事,却让人唏嘘不已。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的作者朱维毅先生,其实是从一个朋友处听到施万一家的故事的。

(德军墓地)

施万夫妇去世,朋友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于是替他们保存起来。

多年之后,这个朋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却对这些资料毫无兴趣。因为这是跟他的生活,完全不相干的人和事。

正巧,他的朋友与朱维毅相识……于是,施万的人生,在一个中国人的书里延续……

这是一个绝户德国人的故事,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只不过,并没有人替他们立传、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