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幼时是一代帝王, 青年被俘降为臣子, 老年成为高僧却被赐死

2020-09-21 08:50:20 作者: 他幼时是一代

在北宋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朝君臣是多么不知形势,不识时务,不自量力,而到了南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以南宋末年军事实力之弱,却还有人屡屡想北伐,结果只能是招致更大的惨败,同时更加刺激敌人。在南宋一朝,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韩侘胄。他在开禧二年(1206)贸然北伐攻金,惨败之后,金国以交出祸首为和谈先决条件,于是杨皇后与朝臣史弥远布下罗网,乘韩侘胃入朝时将他杀掉,把人头送到金中都。悬挂街头。堂堂一国宰相的脑袋,就这样被送出去,南宋朝廷的卑劣,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没有骨气的政府,怎么能不灭亡呢?

蒙古的大军占领了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道清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

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公元1275年,奸臣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道清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奸臣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南宋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公元1276年元军主帅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因为南宋王朝曾经不止一次地扣留或截杀过元王朝的和平使者,因而元方主帅伯颜对南宋恨之入骨,见南宋恭帝赵显的求和文书,伯颜冷酷地对宋使说:“汝国戮我行人,故我兴师。钱氏纳土,李氏出降,皆汝国之法。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天下于小儿,天道如此,何必多言!”

元方主帅伯颜的态度注定了宋王朝南宋恭帝赵显的命运。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谢道清太后抱着5岁的小皇帝南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南宋亡以后,南宋恭帝赵显与母亲全太后一起被元军押离临安,到达元大都。

与元王朝的其他统治者相比,元世祖忽必烈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皇帝。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授意下,南宋恭帝赵显被降封为瀛国公,后又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皆系虚衔)。

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南宋恭帝赵显的命运似乎比一般的亡国之君强一些。起码,南宋恭帝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有谁知道南宋恭帝赵显心里的悲哀呢?

被押北上途中,与南宋恭帝赵显朝夕相处的安康朱夫人、安定陈才人及两个宫女不堪忍受元兵的凌辱,自缢而死。死前,留有“不免辱国,幸免辱身”的遗书,这件事对南宋恭帝赵显的刺激较大。

公元1288年12月的一天,上早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忽然传下旨意:令瀛国公赵显自尽。

一向谨小慎微的赵显国破家亡之后从来也未惹过事、生过非,更没有像南唐后主那样以诗词诽谤新朝,元世祖忽必烈为什么要杀他呢?原来,这里面又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头天晚上,元世祖忽必烈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元世祖忽必烈梦见有一条小金龙,张牙舞爪缠住了忽必烈的金銮宝殿的支柱,而且越缠越紧,看看要将玉柱弄断。梦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做梦的人却留了心。

第二天,时已为元臣,受封为瀛国公的赵显随文武群臣早朝,恰好站在元世祖忽必烈梦中所见盘龙的龙柱下。“前朝天子”、“金龙”、“盘龙柱”这几样东西这般巧合,使一向相信因果报应的元世祖忽必烈感到十分忌讳。《周易》中“潜龙匆用”一语又浮现心头,是以有了前文所述的一幕。

为了求生,赵显“乞从释,号合尊大师,往西天受佛法”。后人有诗咏其事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