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让人血脉喷张,有时让人忍俊不禁,也有时让人扼腕痛惜,还有时让人哀婉不已。历史,总是有很多让人遗憾的错过,也有很多极富传奇色彩的巧合。而关于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有高光,也有低谷。
历史的描绘,似乎也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习惯于歌功颂德,而不善于揭丑。所以,有很多不好描绘的历史,我们并不能从书本上学到,比如残酷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比如恢复北方文明的北魏王朝,比如蒙古对金国的大屠杀等等。还有就是,一些帝王或者伟人的一些囧事,也是不方便描述的范畴。
下面,我们就简单总结一下,十位比较有作为或者能力很强的君王,却死得比较憋屈,那他们暮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齐桓公
1、齐桓公
尊王攘夷,北退白狄数百里,复国无数,南却楚满于淮泗,兴复中原。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任管仲为相,推行各种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号令天下诸侯,代天子会盟,使四分五裂的中原重新确立起了次序,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华夏文明,彻底断绝了少数民族吞并中原文明的机会。
齐桓公是一位功在千秋的君王,但是齐桓公只是早年明智,晚年却极为昏聩。在管仲离世之后,齐桓公任人不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致使国内发展形势迅速转衰。
齐桓公四十三年,病情加重,渐渐不能理事,而朝中五位公子相继发生争权乱斗,齐桓公被易牙、竖刁困在宫殿中,大门被堵,无人过问,最后饿死在齐宫内,死后两月无人问津,尸体的蛆都从窗户爬了出来,这时才被新立的齐侯收殓。
赵武灵王
2、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穿着习惯,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骑兵部队,在他的改革下,赵国迅速崛起,从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天下第二大军事强国,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并云州之地入中原,敢与秦国掰手腕。
赵武灵王堪称赵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君王,其胡服骑射的改革更是对中国的穿着和军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赵武灵王在鼎盛时期,却将王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后来,赵惠文王的很多治国方略与赵武灵王有差异,赵武灵王就想要收回权力,于是想要将代郡封给更宠爱的儿子公子章,也让他为王。
随后,就是沙丘宫变(与李斯赵高的沙丘之谋在一个地方),公子章和赵惠文王同室操戈,公子章战败,赵惠文王围困沙丘宫,纵军杀入沙丘宫,将宫内所有宫人迁出,围困赵武灵王于宫内,宫内存粮有限,赵武灵王被围困三月,最终饿死于宫内。
王莽
3、王莽
王莽,新朝建立者,著名的改革家,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禅让取得皇帝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汉末年空前巨大的社会矛盾,但是其改革的很多政策都不切合实际,而且政策推行不利,再加上连年水旱蝗灾不断,导致了自西汉后期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瞬间爆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席卷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王莽的平叛大军也被开挂的刘秀在昆阳歼灭。
到了新朝末年,更始帝的绿林军杀入长安,王莽被乱军所杀,头颅被收藏在东汉的皇家武库,倍受侮辱。
苻坚
4、苻坚
一个边陲的小民族,一个偏居关中的小国,在苻坚的带领下,任用不世出的人才王猛为相,改革军政,励精图治,一个伟大的前秦帝国就此崛起。吞灭前燕,北破代国,南灭仇池,西卷凉州,慑服西域,占据巴蜀。苻坚其人,宽宏大量,有吞吐天下之志,爱民勤政,深得关中各族拥戴,历史评价极高,被历史学家尊为能称之为“大帝”的五位君王之一。
巅峰的前秦,天下九分江山已占其七,率领七十多万大军南下,却在淝水之战不战而溃,导致一个大帝国顷刻间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