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给属下分肉,所有人都有唯独车夫没有,开战之后将军悲剧了

2020-09-29 02:24:54 作者: 将军给属下分

进宫一看,果然,郑灵公正在喝鼋汤。子公就笑了:“看到没有?是不是很灵验啊?”君主就问:“啥事?”子公就将路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可是,这位郑灵公,将人叫了过去,却又不给汤喝,惹的子公非常不悦。于是,伸出手指,在汤里搅了搅,然后,舔着手指就回家了。

郑灵公异常气愤,想杀了他,岂料,对方动作更快,同年的夏天就除去了郑灵公。在古代,君王在进餐时,就应该尊重进餐的礼仪,不应该召见大臣。如果召见,就应该共享饮食。当然,这种尊重也是相互的。

大臣觉得是君王“不尊敬在先”,也就用“不尊敬”反击了他,这也算是“大不敬”了,二者最终对立,以郑灵公被杀结束,这碗汤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卫献公、孙嘉

公元前571年,卫献公请大臣孙、宁二人进宴,两人提前到达等待许久。结果,左等右等,不见君王卫献公召请,一问才知道,原来卫献公去了园林打猎。两人到了园林,这位君王穿着打猎的服装,和他们说话,只字不提“宴请”事情。

对此,两人非常生气。因为在他们眼中,卫献公犯了两个“礼”上忌讳:

一个是爽约;

一个就是穿不合适的服装和大臣说话。

孙文子的儿子孙嘉,常常陪卫献公喝酒。有一次饮酒当中,乐师曹唱了《巧言》篇的最后一章(《诗·小雅》),这是一首有“谗言诽谤”意思的诗。孙文子听说后,去和大夫蘧伯玉说了此事,后者却摇头:“我不清楚。”就因为此,卫献公被孙文子赶出了魏国,只得逃亡齐国。

那么,乐师为何要这么做?

原来,在五年前,他奉命教后宫的姬妾弹琴,但是,其水平太差了,他就用“笞打”惩罚了这名姬妾。哪知,人家正当宠,就将他给告了,于是,他“吃”了300下“笞打”,心中记恨,就想以这种办法来激怒孙文子,从而,事实自己的报复。

从以上几个故事可以看出,讲究“礼”,就是对自身言行的一种“约束”,也是自身修为的一种表现,在外更可以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言行,虽然,手中“握着天下”,但是,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不礼”,而搭上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