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打仗看重礼仪,为何到了战国他们就将礼弃之不顾呢?

2020-09-29 02:24:34 作者: 春秋时期诸侯

前言

夏朝是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虽然它具备了国家形式,但是它的主要社会单位依然是氏族部落,后来夏桀暴虐,商部族的商汤联合其它部落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商朝因为末代君主纣王的无道被西岐周部族的姬发所推翻,建立了周朝。无论是夏朝、商朝,还是周朝,它们实际上都是由家族形式来积聚力量、建立国家的。因此,周公旦就将针对家族管理的宗法制度和国家管理的行政制度结合在了一起,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周礼》体系,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春秋时期,诸侯们在战争期间都会有所讲究,不敢肆意破坏当时的周礼体系,然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们就没那么多讲究了,说打就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周礼弃之不顾。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分布图一、 春秋时期的军事礼仪是什么情况?

1、 仗可以输,礼不能丢

《左传》中有一则关于曹刿论战的故事,里面提到齐国军队在进攻鲁国军队之前需要先击鼓,而且这个鼓还不能随便打,得打三下,打完三下之后,军队才能正式发起攻击。这种很有仪式感的行为就属于军事礼仪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周礼》针对军事方面还有很多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礼仪规范。

比如当敌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不能打;当敌人派来使者,不能杀害使者;当敌人被俘虏,不能杀俘;准备和敌人打仗之前得提前和敌人约好时间和地点等等。这简直就不像是在打仗。就说卢沟桥事变时,日本借口自己的士兵失踪了就毅然发动了战争,这在春秋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个时候打仗必须遵循各项礼仪规范,不然就是不义之战。

战前击鼓

春秋五霸里有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那就是宋襄公。当时宋国的国力还是挺强盛的,宋襄公本人也出类拔萃,偏偏他在和楚国进行的鸿水之战中尽丧一世英名。楚国和宋国都是大国,都想称霸天下,所以二者之间爆发了战争,然而,当楚国军队准备渡过鸿水,进攻宋国军队的时候,宋襄公就是不愿意乘人之危,坚持等楚军全部过河后,摆开了阵势,再来一决高下。

结果他在护卫们的拼命保护下才得以逃脱,护卫们全部战死,他自己也受伤了。当他回到国内面对国人们的谴责时,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反而还大讲他所理解的那套礼仪规范,诸如已经受伤的人是不能杀害的,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是不能抓捕的,有地利优势的仗是不能打的。不说现在,恐怕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里就有人会发笑。

宋襄公率军会战楚军

2、 环境让人难以挣脱规则

宋襄公宁愿输掉战争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他蠢笨吗?通过历史的记载,可以看出他不蠢,反而是一位聪明的君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他也是受限于大环境而已。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当时很多诸侯国都已经遵守那套军事礼仪数百年的时间了,里面的道理肯定是有的。春秋时期,尤其是早期,各诸侯国的军队中充斥着大量的贵族。

如果说,只要被俘虏就会被杀害,这不符合贵族们的利益,比如说,今天别人家的贵族被俘后丢了性命,谁能担保明天自己不会被俘虏,不说自己被俘虏吧,自己封地内的百姓们呢,一旦战争过于惨烈,那么势必会造成人口下降,这都会影响贵族们的利益。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分布图

再则,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林立,大的诸侯国还不够大,小的诸侯国还在争取做大做强,很多诸侯国的地盘也就一个县那么大,这种程度的战争规模完全用不着去拼死拼活,那个时候人口又不多,如果吞并一个小国,就让这个小国丧失大量人口的话,光得到地盘,又能有多大的价值?

还有,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不像战国时期那么卑微,虽然没有西周时期的那种一言九鼎,比如周幽王想戏诸侯就能戏诸侯,但是也还是有话语权的,就算强如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等人,他们在扩张势力的时候还得借着周天子的旗号来进行,不然随时有可能被大家群起而攻之。周天子是周礼的核心所在,只要他的旗帜不倒,诸侯们就得在周礼的规则里谋发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