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谁更正确?

2020-09-21 09:40:10 作者: 为什么柴荣主

柴荣愤懑继续说:“我们兵力强大,对付刘崇犹如大山压卵。”冯道在旁讽刺:“只是不知道陛下是不是那座大山?”冯道已经有犯上之嫌,但柴荣还是忍了。可见当时柴荣的环境多么恶劣,他急需一场胜利来赢得威信、威慑全军,否则他这个皇帝可能都做不长久。

我们再看赵匡胤,公元948年,在郭威还是后汉枢密使的时候,赵匡胤就在军中服役。显德元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参加高平之战,立下大功。显德三年,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南唐,屡立战功,赵匡胤逐步在军中站稳脚跟。

可以说赵匡胤在即位之前,已经在军中积累了足够的威信,培养了足够多的亲信,等他成为禁军首领之后,天时地利人和,这才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赵匡胤即位之初,和柴荣不可同日而语,赵匡胤可以四平八稳地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而柴荣的生存环境更恶劣,所以柴荣更急于建功立业。

三、辽穆宗耶律璟昏庸弑杀,辽景宗耶律贤是有道明君

柴荣征伐契丹的时间是公元959年,此时的辽国皇帝名为耶律璟,是为辽穆宗。耶律璟不喜处理朝政,经常是饮酒作乐,欢愉放纵,还有个“睡王”的称号。其次,耶律璟还喜好杀人,对于自己的臣民,耶律璟随意杀戮,一旦对外战事失败,他杀的人就更多。

面对如此昏庸的帝王,趁你病才应该要你命,柴荣认为这是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于是柴荣发动了北伐战争。如果不是柴荣突然病重,或许燕云十六州真的可以收复,但命运就是这么令人无语,柴荣患病,北伐计划只能暂停。

一方面赵匡胤的计划就是先南后北,战略计划一旦定立,就不能随意更改。然而在,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辽国走向了兴盛之路,源于耶律贤是一位有道明君。辽景宗耶律贤不仅进行了大量改革活动,还提拔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屋质等等,这些人在之后的宋辽战争,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付昏君容易,还是明君容易,这答案不言而喻,面对强大的了辽国,赵匡胤一向谨慎态度对待,于是赵匡胤将北汉和契丹安排到最后,等到南方一切平定,才着手处理北方事务。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