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后期,自诸葛亮接手以后面对一个窘境,就是人才日益匮乏。诸葛亮死后这一困境并未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到后来廖化已经七八十岁了,还不得不亲临一线,因此留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谚语。
很多人把此归咎于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善于挖掘人才,导致蜀汉人才断档,但是实际上这一指责毫无根据。
刘备时代蜀汉人才相对比较宽裕,首先是因为刘备多年征战天下,在各地都招收了不少人才,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蜀汉集团核心人物都不是来自益州。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也提到一年时间里赵云等人陆续去世,这都是刘备在各地招募的人才,不是益州一地能有的,难以补充,所以再不北伐,以后会更困难。
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虽然《后出师表》真伪现在也有争议,但是其中这段话却是属实。当时北方开发更早更彻底,人口基数和文化底蕴不是益州可以比拟的。蜀汉后期仅有益州一地,人才来源就受到了很大限制,诸葛亮要选拔人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且在夷陵之败时,蜀军损失惨重,黄权、张南、冯习、傅彤、程畿、马良等人或死或降,加上之前荆州、上庸两地失陷,关羽、张飞等人遇害,糜芳、孟达等人叛变,法正、黄忠、马超、刘巴等人又先后去世。诸葛亮接手时的蜀汉集团本身就已经处于人才大失血的状态,他还能选拔出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一批人才,已经属于很难得了。
其次,刘备是以外来人的身份夺取的益州,在控制益州以后,刘备对于益州本土出身的人一直是控制使用。毕竟东汉以来地方豪强本身就有很大势力,如果在掌握了政治权力,那么就难以控制了。所以他大力提拔和倚重的是跟随自己的元老和后来在荆州吸收的人才。像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等人是跟随刘备多年的元老,而诸葛亮、庞统、向宠、向朗、黄忠、魏延等人就是来自荆州。即使是原本在益州的官员,刘备也是选择使用那些迁移到益州的外来户,比如法正、李严、董和、董允等人。
诸葛亮执政以后,用人也是实行这一原则,像蜀汉后期的重臣蒋琬、费祎、廖化、宗预等都是荆州人。但是在失去荆州以后,选拔荆州籍人才只能从已经随着蜀汉集团移居益州的荆州人中选取,这范围无疑就小了很多。诸葛亮虽然为了弥补人才不足的困境,也从益州人士中选拔了一些,比如张翼等人。但是受限于蜀汉的特殊性,诸葛亮并不敢任用太多。
所以选择面有限,这也影响了蜀汉后期人才的应用。
综上所述,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是其历史特殊性造成的,并非诸葛亮失误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