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靠这两人登上皇位,下旨赐其中一人死亡,真实原因怨不得雍正

2020-10-01 13:41:23 作者: 雍正靠这两人

雍正皇帝作为康乾盛世的中间过渡桥梁,他在位期间的诸多政治举措都取得不错的成功,这既弥补了康熙年间朝廷的诸多问题,有为乾隆盛世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康熙年间,因为战事频繁导致国库的银钱不足,造成康熙想推行很多政策都行不通,他深知朝廷的问题,但短时间内想把问题处理好是行不通的,清朝入关不算久,作为外邦来管理一个诺达的中国,在实施很多政策条例的情况下是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所以他把这项重任交给了雍正。

很多人对雍正的继任皇位存在异议,其实小编倒觉得异议不大,当时的太子废了两次,无奈之下康熙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当太子,就一直没立储君,他的诸多皇子则分成几大势力要争夺储君之位,当时势力最大的要属八皇子,但是八皇子阵营贪污腐败太严重,康熙其实早就知道这一点,但迫于其中牵扯到的人群太多,而且为首的都是他的儿子,所以就当视而不见。

还有就是说康熙把位置传于十四皇子,固然十四皇子的战功很多,但是康熙末年,基本大的威胁已经没有了,剩下都是些小打小闹的战事,而且十四皇子天赋更多的是擅长带兵打仗,对国家管理没什么经验,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和揣摩人心上并不出众,而皇帝要的就是管理才能和识人办事的能力,而四皇子在这方面一向都做得不错,有些事就连他都给蒙骗了。

如果十四皇子真懂得时局的话,就应该去拉拢年羹尧,因为他带兵打仗的兵器钱粮都来时于年羹尧的供给,得到年羹尧的支持,哪怕日后带兵学李世民兵变都更顺利些,从这点就知道十四皇子没远见。

至于势力最大的八皇子则是赌错了,他原以为只要在皇上面前做得好看应该能得到皇帝的器重,只不过他没注重康熙死前那段时间的朝廷和京城部署,不然估计他的机会最大,其实八皇子的政治才能也是最强的,如果他做了皇帝,估计清朝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雍正就很懂得把握时机,他从小就严于律己,熟读各种经典名著,向古人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多次跟随康熙外出办事,在旁默默的学习康熙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康熙多次派他出去代办事情都被完成得很好。后来太子位空置期间,他表面上一副不与其他皇子争夺帝位的意思,可私下里早早就开始谋划此事,只不过很多人都被他瞒天过海了,他识人处事的能力很强,懂得恩威并施,十三皇子就知道他四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一直都追随他。

为什么说雍正懂得识人呢?雍正本身在朝中的势力不大,所以很少人把他当做争夺帝位的主要攻击对象,所以他在很多皇子中间的关系都处理得不错,他深知有将领才能的十四皇子虽然与他一母同胞,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就把主意打到年羹尧的身上,年羹尧也是个带兵打仗的人才,这样他只要把年羹尧给拉拢住,那么在外就可以放心了。

在城内则需要拉拢当出现大事时能稳定局势的人,那就是隆科多,后来隆科多也站在雍正的阵营中,这样城内城外最重要的人都有了,至于那些文武老臣,只要局势稳住,他们也难有抵抗之心。而八皇子则相反,他没有把最关键的人物拉拢到自己身边,反而去把那些老臣给搞了一大群站在他的阵营里,固然在皇上面前做得再好,关键时刻不起作用也无济于事。所以八皇子败得理所当然。

雍正当皇帝后,年羹尧手握重兵,处理西北的战事一拖再拖,这点做固然没错,因为西北的事处理完必然要被雍正收回兵权,但是拖太久必定会让皇上变心的,除非你想造反,不然这样做的并非长久之计。虽然当时他在西北过着“小皇帝”般的糜烂生活,在你不想造反的情况下,这样做并非明智之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