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瑰宝古砚台,文人墨客爱不释手,苏东坡靠它为生

2020-10-03 00:02:31 作者: 国之瑰宝古砚

《文房四谱》上说:“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虽不曾见到实物,这大抵是华夏九州历史记载最早的砚台。众所周知,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如果深入说说它们的来历文化、材质区分,非专业人士也许一问三不知。

砚台不是简单的磨墨碟盘,完整的砚台包括砚堂、砚池、砚额、砚面等14个位置构成,具体参见下图:

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砚台作为古代文人墨客挥毫诗词歌赋的必备之物,还有形形色色的称呼,譬如唐代文嵩用即墨侯呼之;韩愈在《毛颖传》中称它为陶泓;宋代苏轼专门写了一篇传记,称之为万石君等。称谓虽然有些陌生,却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内涵。

说到这里,今天莽莽就同朋友们聊聊一下,砚台的发展史、选材和工艺、如何辨别古砚台。

砚台的发展史:与古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早在远古时代,砚台随着烟墨和笔发展而来,一同传承着古代汉字,尤其是在春秋战国以后,更是成为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秦墓出土的文物中常见木简、毛笔、砚台等物。

秦汉砚台主要以石制和陶制为主,加上简易雕刻形状或花纹装饰,从质朴向精美转变。1978年山东汉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上面还残留着墨迹,证实了汉代制砚的技艺。长条墨碇这时候应运而生,现在古装剧中出现研墨、磨墨场景时手上拿的那物件就是墨碇。

隋唐时期文风盛行,尤其是盛唐文化繁荣高峰,砚台文化发展同样进入了辉煌时期。特别流行一种环形砚池砚,杨师道在《咏砚》中盛赞“圆池类璧水,轻汗染烟华”,因其形而得其名辟雍砚。唐代砚石材料推陈出新,后世有名四大名砚其中三个采用广州的端石、安徽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来制作砚台,而澄泥砚据闻用汾水的细泥烧制而成。

宋元砚台超出了实用性,演变成文人名士欣赏把玩的艺术品。当时的社会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寒门学子以科举入仕为光宗耀祖之大事,砚台出现了创新性的设计,诸如“望子成龙”、“逆水行舟”、“鲤鱼跃龙门”等题材,用于勉励学业。元代崇尚武功,砚台形状进一步展现游牧民族的粗犷大气。

明清砚台的制作进入空前鼎盛时期,实用砚和观赏砚出现明显区分。制作砚台的材质有数十种,特别注重雕刻精巧细致。由于此前肆意开采,端石、歙石等名贵材料几乎消失殆尽,清朝统治者吃起老本,寻到东北的“松花石砚”,定为御砚。

到了近代民国战火纷飞,经济萧条之下,砚台的生产及使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各类硬笔的广泛使用,砚台几乎从普通人家中消失了。幸有文学、书法爱好者尚且还在使用,或者收藏把玩,砚台虽失去了往日的繁荣盛况,其文化内涵及精神依旧代代传承。

古砚的选材与工艺:从外表到内在

中国古砚选材:通常以石头为主材料,除上文提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贺兰砚、红丝砚、石砚、龙池砚、建州砚等等,主要是就地取材的缘故,几乎都是以地名来命名。此外,非石制的砚台材质则五花八门,包括木砚、秦汉时的砖瓦砚、水晶砚、玉砚、紫砂砚、以及不可思议的纸砚。清代邱菽园提到“贵州出纸砚,用之历久不变”,没想到用纸和石砂、黑漆等物也能制成砚台。

古砚的制作和雕刻:常规的古砚台一般是在长方形、圆形、菱形、圆柱形模样的基础上,加以巧思妙想制成的古朴造型,或是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模仿各种动物、静物形象的砚台式样,譬如贝壳、书卷、蕉叶、梅花、葡萄,充分发挥其趣味性。

砚石的雕刻通常与手上的石料形态密切相关,能够物尽其用当然是完美的,雕刻的技法、线条的流畅比之一般的玉石雕刻是不同的,尚且要考虑整个砚台的实用性。东晋王羲之的砚台名为“凤凰池”,既符合了实用性,同样满足了装饰美的需求;唐代典型的“箕形”砚储存的墨汁量大;宋代砚雕推陈出新,以兰亭砚、蓬莱砚为代表,山水人物艺术使然;明代纯观赏性的平板砚极尽丰富多彩的装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